第02版:中国·世界丨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07起 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要闻简报
决定先行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一批责任人实施问责 决定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图片新闻
俄大型登陆舰在日本海进行演习
去年我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30起
瑞士将在华9个城市增设签证中心
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
市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
省医改督导组莅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
——记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纪检监察室主任、东区办公室主任田定庆
作者:本报记者 原文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主人公座右铭
 
   

  4月8日上午,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纪检监察室主任、东区办公室主任田定庆像往常一样,带领工作人员从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田查看到经济林培育区、特色苗木培育大棚,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察农作物和苗木的生长情况,指导工作人员做好浇水、剪枝等日常管理工作。

  “多年来,田定庆一直默默奉献在农林业科技第一线,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今,他虽然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但是服务‘三农’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仍然主动投身于农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这是田定庆的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从农民的儿子到农业类院校的大学生,再到一名优秀的农林业科技工作者,田定庆的成长一刻也没有离开“三农”。他出生于武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经济林专业,并于1994年大学毕业后成为原市林科所的一名科研人员。

  “作为一名农林业科技工作者,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就不可能有所作为。要想为广大农民多办实事、办好事,我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积累、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田定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铆劲儿要成为服务“三农”的行家里手。

  参加工作之初,田定庆被派往温县黄河滩区,协助林业专家向果农传授苹果树日常管理知识。当他第一次拿起剪刀准备为果树剪枝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为了弥补自己在实践经验上的缺陷,他每天工作之余都缠着林业专家,向他们学习果树剪枝的技术要领。通过一周的虚心求教,他很快就掌握了果树修枝、去枝、扭枝等技术。同时,他们为果农提供的技术服务也收到了成效,当年使果农每亩增收近800元。

  1998年冬天,田定庆被派往沁阳市王曲乡,为当地农民提供香菇种植技术服务。虽然他对食用菌生产领域不是十分熟悉,但丝毫没有退缩,自己掏钱订阅了《中国食用菌》《食用菌文摘》等书籍,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农民种植。他白天挨家挨户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晚上还要把种植户召集在一起,为他们举办理论知识讲座,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一年以后,王曲乡农民种植的香菇喜获丰收,乡里因此增加了一个助农增收的新产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田定庆牵头成立无病毒苗木快繁中心,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葡萄、大枣、“四大怀药”的脱毒快繁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市无毒化栽培的空白;在博爱、孟州等地推广种植红地球、秋黑等葡萄新品种3000余亩,帮助果农实现每亩增收近1000元的目标。同时,田定庆牵头的“外国良种李引进实验与示范及配套技术研究”“食用菌规模化开发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我市科技进步奖和市政府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记者手记

  “苦干实干,为农林科技事业发展出力流汗”。这是田定庆在农林业科技工作中不变的追求。20多年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可以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心竭力。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维护公仆形象,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焦裕禄精神,把各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①6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