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诗四首
曾经的阅读记忆
优质办公用房 长年招租
拍卖公告
拍卖公告
走 神
焦作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车辆拍卖公告(第三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4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的阅读记忆

作者:王保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的原因,从我开始认字起,就常常沉浸在那些能够看得懂的文字里。我真正的阅读年龄,应该是在二年级以后。在那些神奇的文字里,曲折的情节,美丽的故事,生动的描述,满足着一个贫家少年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饥渴。而当时能够见到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上小学的时候,唯一能够读到的少儿刊物,就是学校订的一本《向阳花》,整个学校只有一本,我能够读到的机会少之又少。连环画,只有个别家里条件好的孩子才有,而他们又视之为珍宝,只有做了他们的好朋友,或者用其他方法交换,比如替他们值日扫地,或者做作业,才可以到他们家里读,而且得小心翼翼地翻看,不可以弄脏,不可以弄破,看完还得原封不动放回去。最扫兴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画书的主人突然不高兴了,或者急着出去玩,往往一本画书还没有看完,就被提前收回。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对当时每家的故事年画很感兴趣。

  故事年画,现在已经完全不见了,而在那个年代,每到过年的时候,除了要贴门神门对,还要在屋里贴上几张年画,不论房子多么破旧,有了这些年画,整个屋子就有了焕然一新过年的感觉。有的是单张的风景画或者人物画,领袖画像是必贴的,除此之外,还有英雄模范各种造型的宣传画,比如刘胡兰怒目面对敌人、董存瑞手举炸药包、欧阳海舍身推战马等。故事年画,一般都是两大张,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配上若干图画和文字,可谓图文并茂。由于在文字上的饥不择食,这些也就成了我最爱的阅读。有时候,跟着父母去邻居家串门,大人说话,我会搬张椅子,半跪在上面,对墙上的年画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时候,我去找小伙伴玩,却在他家的年画前,看得津津有味,完全忘了自己来找他的初衷。

  由于当时的年龄太小,其实有很多字我是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字,我就跳过去,或者根据这些字的会意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读音和意思。这些不认识的字,让我格外珍惜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不论以前是蒙对了还是猜错了,当老师教到这个字时,我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印象自然深刻。当然有时候我也会闹笑话。一次放学,在大街上看到墙上新刷的标语,我对着一个小伙伴一字一顿地念道:“水利是农业的命永。”这时候,刚好村里的民兵连长经过,他两眼盯着我说:“你再把最后面那个字念念。”我知道那个字肯定念错了,脸“唰”地红了起来。然后,他说:“那个字念脉,命脉。不认字,就不要瞎念!”还有一件事,对我自尊心打击最大。一天,我去一个小伙伴家里玩,结果他不在家,看到他家有故事年画,就自顾自地在那里看了起来,竟然把时间都忘了。也不知看了多长时间,后来,他的爸爸从地里回家,看到我在那里如此痴迷地看他家的画,很不高兴,就呵斥我从椅子上下来:“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看啥哩看!”当时,我真的很想说:“我认识很多字,我能读懂。”最终却没有勇气说出来。从此,我再也没有去过他家,在学校,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语文一直很好,而作文始终是我的优势。

  上初中以后,我自然不会再看故事年画了。虽然那个时候农村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因为母亲长年有病,我家依然一贫如洗,买书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能够读到的书,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后来,我就开始向比我大好几岁的同村青年借书看,借到什么看什么,只要和文学沾点边的,我都看,甚至他们以前的语文课本,也借来看。那真的是对文字的一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大概是初二的时候,与我家同住一个院子的一对老人,因为年事已高,他们唯一的女儿让她的大儿子住在这里照顾他们。这个大哥刚刚高中毕业,来的时候带了很多书。面对我的借书请求,大哥很慷慨,这些书自然也就成了我的宝库,让我可以慢慢地看,即便是繁体字的书,也不放过,记得当时看的《三言二拍》和《三侠五义》,都是繁体字。看繁体书,采用的还是小时候连唬带蒙的读法,慢慢地,这些来自遥远年代的文字,也被我熟识掌握。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碰巧,我在那个大哥那里见到了一本繁体竖排的《唐诗三百首》,现在想来,应该是清代蘅塘退士的编本,印刷年代好像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华书局出版。于是我就借了过来,强迫自己每天背几首,竟然真的全部背完了。可惜我是背得快,忘得也快,没过多久,那些诗句就差不多都还给蘅塘退士了。

  上学之余,有自己想要看的书,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啊。春天的周末,我会一个人来到田野,坐在小河边的一棵杮树下,手拿一本书,如捧一把花香。或者登上废弃的砖窑,用一本书,守望麦田,守望蓝天,守望一个少年隐秘而美好的心事。夏日读书,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在我家房后的一片树林里背诵《唐诗三百首》,林幽,鸟鸣,蝉噪,而我独自徜徉在诗歌的锦绣画卷中,聆听一个伟大时代最美的旋律,并尝试与衣袂飘飘的诗人们对话。放了秋假,能够尽情读书的快乐是在晒秋的日子,摊开了金黄的玉米,也摊开了金色的时光,因为手里的一本书,在秋日的阳光下,我把自己当成这个秋天的一处景致。冬夜入睡前,我将一本书紧紧抱在眼前,我用一些文字温暖将要沉入的梦境。

  感谢那个贫乏的时代,让我在那些岁月里,始终对阅读保持着如饥似渴的状态,虽然在书籍上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读的也不系统,还好,我启蒙时期的阅读基本没有脱离中国文学的经典范围。读过的这些书,很多内容都忘了,也有一些记住了。记住的,它们已经渗入我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日夜奔流。即便那些忘掉的,我相信它们也没有走得太远,或许会在某个时刻,重新点燃,为我照亮一个场景,照亮一段道路。

  感谢那个贫乏的时代,因为那些宝贵的阅读经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把阅读当成一种不可替代的享受:可以没肉吃,不可没书读。对于我来说,阅读作为一种习惯,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财富,不论我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我生病还是健康,它都在时刻滋润我的生活,像善良一样,成为我的另一种信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