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2016“河南最美护士”评选活动组委会初评,20名候选人顺利产生。我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护士长刘艳华是其中之一,她也是我市唯一一名入选者。喜讯传来,大家纷纷向她表示祝贺。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成绩的背后,是刘艳华和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用汗水和付出换来的。
网络投票:大河网(www.dahe.cn),眏象网(www.hnr.cn),医药卫生网(www.yywsb.com)。
2000年,年仅17岁的刘艳华从郑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便进入我市第三人民医院。从此,刘艳华便与传染病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她已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个年头,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小丫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帮助艾滋病患者走出困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谈艾色变”,遇到艾滋病患者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远离。然而,有一类人,因为职业道德与责任的缘故,勇敢地向艾滋病患者伸出了双手,刘艳华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刘艳华所在的感染一科正式承担起全市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救治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刘艳华一干就是11年,与该科的护士们团结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病房悉心护理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位患者。
2015年11月,该科收治了一名皮肤严重过敏的艾滋病患者郭先生(化名)。郭先生口腔溃烂,全身长满水疱,流出的脓液散发着浓重的异味。郭先生每天疼痛难忍,加上刚刚知道自己患的是艾滋病,情绪十分低落,一度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不配合。该科年轻的护士们对此束手无策,病人家属也感到心力交瘁,曾打算放弃治疗。
刘艳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郭先生充满了同情,决定帮助他走出生活的困境。此后,刘艳华每天都亲自为郭先生清洗创面、涂药、翻身、注射……尽管郭先生身上不断散发出刺鼻的异味,刘艳华依然十分耐心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一天下来,她往往要花费近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对郭先生的护理工作。十几天后,郭先生的皮肤病终于得到控制,情绪也渐渐好转起来。郭先生的家属被刘艳华的行为所感动,最终同意郭先生留在该院继续治疗。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承受偏见、歧视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折磨。他们的心理压力要大于任何一种疾病患者。”刘艳华说。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郭先生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甚至一度试图自杀。刘艳华发现后,及时对其进行劝阻。为了帮助郭先生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她一直关注郭先生的心理变化,经常坐到他的床边与他谈心,第一时间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并运用自己学过的心理学等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导他,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一次不行就两次,经过刘艳华一次次的开导,一直沉默寡言的郭先生终于敞开心扉,开始向她诉说自己的心声,并且渐渐放弃了轻生念头。
几个月后,郭先生的病情和情绪都稳定下来。临出院时,他眼含热泪对刘艳华说:“刘护士长,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在刘艳华10多年的工作中,像郭先生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往往愿意向刘艳华诉说自己的心声和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苦闷。看到患者信任自己,刘艳华也很感动,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每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刘艳华都会组织科室护士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做一顿饭,并将饭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床前,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少艾滋病患者纷纷感慨道,对刘艳华及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给予了很高评价。
2013年,该院领导将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工作交给了刘艳华,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刘艳华总是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艾滋病的救助工作中。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艾滋病患者,并且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关怀和爱护。
陪伴重病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除了照顾艾滋病患者,刘艳华所在的感染一科还要负责其他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刘艳华对这些患者同样悉心照顾,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他们。
2006年秋天的一天,该院接治了一位70多岁的肝硬化患者孙大爷。老人病情严重,常常突然出现大量呕血的情况。由于孙大爷家属常常不在身边,不能对老人进行很好照顾。刘艳华听说后,主动要求对孙大爷进行特护。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刘艳华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为老人端屎倒尿、喂饭喂药等,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天晚上,在护理孙大爷的过程中,刘艳华发现老人又一次出现呕血。为防止老人发生窒息,她连忙将老人的头偏向一侧。就在这时,老人大口大口地向外呕吐污血,喷洒在自己身上和刘艳华衣服上。但刘艳华顾不上擦洗自己衣服上的污血,立即通知医生对孙大爷进行抢救,并为老人采血配血、联系会诊等。
一阵紧张地忙碌之后,孙大爷终于转危为安,病情也渐渐稳定下来。这时,刘艳华顾不上休息,而是默默地打来一盆水为老人擦洗身上的污血。由于老人身上污血较多,往往只用过一次的毛巾放到盆里,清水就立即成了血水。刘艳华重新打来一盆清水,继续为老人擦洗。就这样,她换了一盆又一盆水,才将老人身上的污血擦洗干净。
等刘艳华将这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孙大爷的儿女才在医生的催促下来到病房。。
由于老人病情严重,尽管刘艳华尽了最大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孙大爷的生命。老人临终前拉着刘艳华的手哽咽地说:“小刘,你真是个好孩子。”
带领同事共同成长
“尽己所能关爱传染病患者,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刘艳华常常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6年来,她对每一位患者都悉心照料。她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不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更感染着前来就诊的每一名传染病患者。
2011年,全国各地医院都在推行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当时,该院护理部的领导担心艾滋病患者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决定先在其他病区推行这项工作。刘艳华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向领导要求承担重任。在她的带领下,感染一科举办了优质护理动员会,并要求该科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创建医院的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工作中去。根据医院部署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方案和具体指导思想的相关要求,刘艳华利用每天晨会时间,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积极举办优质病房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带领该科护理人员一头扎进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在她的影响下,该科的护士都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她们的行动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16年来,刘艳华不仅视患者如亲人,对同事也格外关心。每逢节假日,刘艳华总是照顾其他同事回家团圆,而她则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她的影响下,该科的护士都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整个护理团队始终保持团结向上的良好作风,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尽管传染病护理工作难度大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10多年来,该科的护理人员均能坚守在防治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一线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人要求调离,而且大家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也在不断提升。多年来,刘艳华与她的护理团队默默地付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该院也多次将感染一科评为先进科室。该科还多次被团市委授予“焦作市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刘艳华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焦作市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焦作市优秀青年标兵”等。⑨
(图片均由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