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人员、以事主涉案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近日在我市时有发生,广大市民应注意防范。
案件一
4月12日14时25分,许某报案称:4月8日10时,其接到一个自称是郑州市公安局民警陈红打来的电话,说他涉及某银行的一个案件,涉案价值300多万元。并称如果不相信她,马上会有焦作市公安局的人给他打电话,说明情况。过了一会儿,一个自称是焦作市公安局的人给他打电话,说对方的确是郑州市公安局办案民警,请他配合。随后,让他把办案保证金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等他们把案件调查清楚后,再将钱返还。许某按照对方的提示,将卡中15000元打到了指定账户,回家等候消息。几天后,他才觉得自己被骗,报了案。
案件二
4月12日16时45分,家住马村区的裴某报案称:4月12日11时,他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工行嘉定支行一名男子的电话(号码为000003916658121),对方说有人用其身份证,于2016年1月5日在上海办了一张工行信用卡,该卡现欠款11850元。之后,他又接到一名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民警打来的电话,称他涉嫌非法集资,需要本人到银行将银行卡加一道防护网,还给他发了一张上海市检察院对他的刑事逮捕令的图片。裴某信以为真,于当日16时来到马村区的一工商银行,通过一名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宋科长的电话(号码为0000882159995000)提示,将银行卡插到ATM机上按照要求操作,之后发现卡中的16700元被盗刷。
警方提醒
骗子在行骗过程中的说辞乍听起来似乎颇为正式,但其中的逻辑并不清晰,手段也算不上高明,他们往往是抓住受害者的慌张心理,步步引诱。而公安局、法院等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的形式办案。此类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且涉嫌洗钱、涉黑或诈骗等犯罪进行恐吓,让受害人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然后以“保护银行卡资金安全”等理由,引诱事主用银行卡转钱或在手机上安装木马程序,并对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一步一步诱使受害者将银行卡中的钱转移到骗子的“安全账户”,从而对事主进行诈骗。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与其他社会单位在电话上并无直接转接线路,不会出现即转即通的情况,市民对此要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