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见习记者 贾定兴
“全体村民注意了,今天市里专家9点钟来村里给大家讲如何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希望准时参加。”4月13日8时30分,沁阳市崇义镇西苟庄村委会的广播室里传出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青年干部陈大川的声音。
为何是陈大川在“播报”?事情还要从4月11日说起。在当日上午由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联合开展的2016市直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动员会结束后,陈大川和其他5名来自我市不同单位的青年干部组成的调研组下午就到了西苟庄村。调研组成员在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谷太民的交谈和进村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作为省级贫困村的西苟庄村,村内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全村2400多亩地85%种的是小麦,并且都靠传统的经验种地。在晚上的调研情况研讨会上,该组6名青年干部通过协商沟通,决定邀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两位专家于4月13日来村就小麦中后期管理和果树春季管理给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13日9时许,来自我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小麦种植专家杜立丰博士和果树专家辛长永来到西苟庄村西的田间地头,给村民进行系统性的技术指导。
这边,村民关于小麦种植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调研组的成员临时充当起“主持人”,引导村民挨个向杜立丰提问;那边,辛长永就葡萄的春季管理与村民展开讨论,从葡萄苗的搭架、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结合当地实际,给在场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技术课。“感谢这些年轻人,没有他们邀请专家来讲课,我们村的种植技术还是不会有进步。”谷太民说。
在西苟庄村的几天时间里,白天,调研组的成员不是走访调研,就是帮村民干活。晚上,他们在简陋的宿舍里汇总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调研组筛选出村里的贫困家庭,将主办单位提供的5000元慰问金进行了集中发放。
与驻西苟庄村的调研组一样,4月中旬,我市从90余家市直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02名青年干部,分成17个调研组到我市17个村,用一周时间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在一次次的调研活动中,我们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虽然辛苦,却成长了很多。”谈起这次下基层调研活动,市国土资源局青年干部张善森感触良多。
4月17日,青年干部结束了一周的驻村调研实践,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各自岗位,他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