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武陟县小董乡乔庄村的8名保洁人员都要到自己的保洁责任区打扫卫生,并把各家倒在门前垃圾桶里的垃圾集中清运到垃圾掩埋场,实现垃圾“日清光”。如今,该乡20个村全部建起了环境保洁队伍,这是该乡采取的环境整治建机制管长远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乡党委书记高艳红说:“整治农村环境重在管长远。如今全乡全面落实了目标责任制、乡村领导分包责任制、网格化管理机制、环境保洁监督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舆论宣传机制,形成了人人、事事、处处、时时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农村环境整治要有钱办事。为解决这个难题,该乡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市、县支持一点的基础上,企业拿一点、各村年人均最低5元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里以奖代补2000元贴一点,使保洁人员的工资、垃圾清运等费用都有了保障。 整治农村环境要有人干事、有人管事。为破解这个难题,该乡建立了由15人组成的主干道保洁队伍,把宁西路、小张路、董永大道、塔南路小董段等4条主干道划分成若干段,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全乡20个村都建立了5人到8人不等的保洁队伍,家家配有垃圾桶,村村建了垃圾掩埋场,全乡实行网格化管理,条条道路、角角落落都有具体人负责,做到了农村环境整治无死角。该乡还把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与“全乡大扫除”结合起来,组织全乡党员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大治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乡营造了建设“三无一眼净”美丽新小董的浓厚氛围。 为切实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该乡多措并举,建立了乡村领导分包责任制、环境保洁监督等机制。乡村主要干部是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并与个人工资挂钩。乡班子成员包片,村两委干部包主要街道,对环境质量每天进行检查、排名,每周进行评比、奖惩,增强了乡村干部抓环境的责任心。各村积极创新环境保洁制度。乔庄村为解决建筑垃圾围村问题,实行了建房先申请制度,房主缴4000元押金,房屋建成后,如无建筑垃圾则返还押金,如有则用押金让乡村保洁队负责清运。北耿村把低保户组织起来,负责全村的环境保洁工作,既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又增加了低保户的收入。 “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唤醒全民的环保意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治本之策。”小董乡乡长吴全新说。此外,该乡还通过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评选和“一户带十户”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