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宽敞明亮的作业治疗室里,处于脑栓塞恢复期的张大娘正在女儿的陪同下,站在一个大屏幕前,按照上面的提示耐心地“煎鸡蛋”,她的动作与屏幕上的动作一模一样。不远处,轻微偏瘫的赵大姐,则在丈夫的陪同下认真地缝着扣子。赵大姐对面的区域,做完上肢手术没多久的周先生在尝试着将几个螺丝拧到位。乍一看,这里的人好像在做着不相干的事。其实,他们都是在医师、治疗师、康复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趣味的康复训练。而这些,只是才成立不足10个月,却已经走在全市前沿的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一个工作缩影。
要选就选最好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仅希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盼望能在术后、医后得到更好的恢复,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正是基于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作为我市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于去年开始筹建康复医学科,并针对全市整体康复医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了要把康复医学科建设成我市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
为了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全市整体康复学科发展,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投资近500万元,先后选购了意大利PK254动静态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一康智能上下肢机器人训练系统、欧洲Silverfit虚拟情景训练系统、德国MOTOmed智能肢体训练器、欧洲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仪、美国全身功能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意大利Sinthesi多体位治疗床、多功能艾灸仪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大型智能康复器材,安装了神经系统损伤评估系统、言语评估和训练系统、认知评估和训练系统等诊断软件。
现在,该院康复医学科不仅可以开展中风、颅脑外伤和脑瘤术后、小儿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训练,颈椎病、腰腿病、肩周炎、骨折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骨关节肌肉系统的康复训练,还可以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和各种痛症的康复训练。
要建就建最强的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也正因其新,在康复医学方面,还有很多急需学习、掌握、开发的领域。为了给全市康复医学未来的发展树立一个标杆,市人民医院在临床科室病房面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在2号病房楼为康复医学科提供了18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设30张病床以及康复评定室、言语与吞咽治疗室、物理因子与运动疗法治疗大厅、作业治疗室、传统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同时,经过慎重挑选,医院还安排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擅长各种慢性疼痛诊治、各种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骨折术后的诊断与康复评定以及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副主任医师王小峰担任科主任。
有了先进的设备、优良的环境,在王小峰的主持下,该院康复医学科打破传统的患者被动简单使用器械的模式,实行了全新的康复治疗小组工作模式,在康复医师的协调下,由针灸推拿医师、运动疗法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理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部分参与或全部参与,共同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对患者分别进行康复评定,再确定康复目标,然后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让患者的身心功能得到科学、系统、有效的改善,以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参与社会的能力。
要做就做最优的
上周日,我省实力最强的康复学科——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专门安排了两名优秀的治疗师,到该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学习讲座、专题技术培训等。而像这样的活动,自今年2月份两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后,每周都要开展的一项固定交流内容。
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科室,要想在康复医学这一新兴学科中不断发展,当之无愧成为全市本学科的排头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王小峰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科室现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进行合作,由该中心负责对科室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帮助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安排专人每周到现场指导工作和参与治疗以及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从而让我市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
现在,该院康复科已经形成了多个优势项目,包括中风及颅脑外伤的康复、帕金森病的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骨折和创伤的康复、疼痛的康复等。前不久,患中风后遗症的魏女士在这里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终于可以不用在儿女的搀扶下自己行走了。为此,她的女儿拉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这是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