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市人才交流中心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创业舞台,先后举办了11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8场行业专场招聘会和19场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参会单位1155家,提供岗位2万余个,进场求职人员超过1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协议3833人。求职协议签订率为35.4%,一季度毕业生需求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
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毕业生就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从岗位供需情况看,招聘市场呈供需两旺的态势。从第一季度毕业生需求情况看,一方面今年的各类毕业生就业意愿强烈,毕业生和各类求职人员数量供给充足;另一方面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转型升级的企业进入生产旺季,也在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对毕业生的需求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
从参会企业性质看,个体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从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情况看,今年我市各类企业招聘热情高涨,平均每场招聘会都有70家左右的企业参加。行业分布涉及商业、制药、酒店、旅游、教育、房地产、食品、科技等,其中不乏大中型企业,如风神轮胎、平原光电、蒙牛乳业、厦工机械、多氟多、佰利联、科瑞森等。但从招聘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个体私营企业依然成为招聘会的主力军,占招聘企业总数的75%,其中小微企业占了23%。国企及事业单位占招聘总数的11%,其他企业占招聘总数的14%。个体私营及小微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这受益于国家减免税收、简化注册登记手续、扶持小微企业等鼓励创业措施的刺激,以及我市鼓励发展民营企业的措施推动,出现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区。
从学历情况看,毕业生学历层次以本、专科为主。从一季度来我市登记求职的毕业生学历层次来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大专学历占49%,与去年相比降低1%。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占11%,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而招聘单位对学历的最低要求以专科为主,占到需求总数的36%。笔者发现,企业并不是仅看重学历,不少企业纷纷表示,经验比学历等相关证书更重要。中粮集团焦作分公司就在招聘中不限专业,甚至对有经验的不限学历,有一两年从业经验的求职者最受企业欢迎。许多用人单位表示,眼下企业对毕业生的实习经验十分看重,在一些企业甚至超越了学历、证书等硬性指标。一些招聘公司还表示,比起过去只注重学历、证书等硬性指标,如今更看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
从热门专业行业看,电子信息专业成为热门。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吸纳毕业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中,虽然汽车装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作为我市的重点产业依然是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继续位于吸纳毕业生人数排行榜前五位。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有了大幅提高,跃居到一季度吸纳毕业生人数排行榜的第四位,主要是得益于我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利好政策,推动着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吸引了阿里巴巴、浪潮集团、360搜索、星通北斗等一批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带动了新一轮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另一个原因是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子信息类的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各类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点,加大了这方面人才的招聘力度。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旅游管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相关行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
从岗位工资待遇看,理工类技能人才走俏,待遇较高。笔者在招聘现场看到,今年招聘单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比往年普遍提高,应届毕业生月薪多在2000~3000元,特别是私营企业,不仅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了,而且大部分企业明确标明,试用期满后,为雇员缴纳社会统筹、发放各种福利等。随着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校园就业指导课程的普及,毕业生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找工作时,会主动提到有关保险、福利等要求。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负责人说,为了能让“80后”“90后”员工安心留在公司,该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提高工资待遇、发放福利,还组织他们开展团体活动、外出旅游、参加各种聚会。
从文理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不少企业也在感叹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工、车工等技能岗位,熟练的工人每月能挣到4000元以上,刚入门的技工每月工资也在2500元以上。比较而言,招聘会上工资最低的是文员岗位,不管是制造类企业还是商贸企业,文员岗位的工资多在1800元到2500元之间。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些文科生择业选择空间小,文科生就业率及薪酬远低于理科生,理科生就业率低于技校生。
从毕业生职业规划看,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仍不清晰。一季度,毕业生成为求职招聘市场主力,大量应届毕业生成为投递简历的代表,部分企业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为应届毕业生开设就业“绿色通道”,并提供实习等就业缓冲机会。但“就业难”现象仍未有本质改观。这主要是因为大多应届毕业生没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方向,对自身定位不清、规划不全。一些同学对用人单位抱以观望态度,没有认真准备相关求职材料,甚至不去参加面试,导致“试水”者居多,努力者较少。笔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应届毕业生一季度进入实习找工作期,他们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认真去对待,但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和学校就业指导的深入,预计在第二季度这种现象会有所改观。
谢长虹 张红亮 刘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