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昨日,记者刚走进市中医院康复科,就看到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拉住科主任杨明军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而杨明军也高兴地对他说:“回去后,要多走路、多活动,加强肢体锻炼,没事的时候多握握橡皮圈,多用筷子夹东西。”看着患者蹒跚而去的身影,杨明军感慨地对记者说:“一个月前,他来的时候,左半身基本没有知觉。经过治疗,现在可以独立行走了,为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由于此次采访的主题,就是想了解中医推拿在治疗中风方面的优势。所以,杨明军的话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便迫不及待地让他再说说具体情况。“这位患者就诊时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左侧肢体瘫痪不能动,口歪眼斜,言语含混不清,但神志还算清楚。就诊前,他曾在其他医院接受过20多天的药物治疗。随后,经过进一步辨证,患者为中经络型中风病。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主要采用推、揉、捏、拿、搓擦、敲击等常规按摩手法为其治疗。部位主要在患者头部、颈部、双肩部以及左侧肢体,常用的穴位有印堂、鱼腰、四白、太阳、迎香、人中、地仓、廉泉、百会、肩井穴及患病肢体的其他常用穴位。其间,重点推拿了头部、颈部和肩部,并在双风池、哑门、风府穴处使用了多次点压揉颤手法、三穴滑揉点颤法、封三风法。现在,患者能恢复到这种状态,给家庭减少了不少负担。”
“就这样在患者的身上拍拍打打、捏捏揉揉,真的就把病治好了?而且,还是这么严重的病。”记者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杨明军笑着说:“这类疾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有记载的,偏瘫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风、卒中、偏枯,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尚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严重者则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为风所害。古籍《诸病源候论》中就指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古人还认为,中风是由于脏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加上阴亏于下,肝阳亢盛于上,血随气逆,夹痰夹火而形成瘀血,上冲于脑,蒙蔽心神,横窜经脉所导致。而通过按摩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是经过多少古人验证过的。即便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推拿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依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说完,杨明军领着记者到各个治疗室参观。只见,有的医生抓住患者的手臂来回捏拿;有的医生用肘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力顶压;有的医生用拇指按住一个穴位轻缓揉搓。杨明军解释道:“一般情况下,推拿治疗中风的具体部位分为头部、颈部、背腰部、臀腿部和上肢部。头部和颈部的治疗,一般是沿头部经脉线由前至后循经按摩,可采用压法、点法、按法、揉法、干梳头法、抓球法等,然后在颈部两侧采用拿、揉、滚、摩、捏等常规手法。背腰部的治疗,一般先在患者背部沿督脉与膀胱经由上至下进行直推,以反向两肋侧分推,然后依膀胱经循行方向施行掌揉法、搓擦法、摩法、肘揉法等常规按摩手法。此外,还可以使用拿脊法、压脊法、颤掌压脊法、滑拿肩背法等。臀腿部的治疗,除用一般的推拿手法外,还可用曲髋膝法、摇髋法活动髋膝关节,防止肌肉粘连和关节强直。上肢部的治疗,主要是在患者的上肢部采用推、揉、压、拿、搓、擦、滚等常规按摩手法。”
最后,应记者的要求,杨明军向大家传授了几种预防中风的推拿手法:一是十指梳头法。可用十指弯曲为“梳子”,由前额头皮一直梳到颈部,力度适中,全头都要梳到,如此反复10分钟,早晚各一次。二是揉按风池法。用两手拇指按于同侧风池穴(后脑勺下方颈窝左右两侧各约两个拇指大小的凹陷处),由轻至重揉按30秒至1分钟,早晚各一次。三是按摩涌泉法。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同时右手拇指按摩左足涌泉穴,按摩30秒至1分钟,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四是耸耸双肩法。每天早晚进行双肩上提、放松的运动,每次2至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