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连续发生以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造成受害人上当受骗。
案件一:
4月19日15时,杜某报案称:4月16日晚上,他在家中上网时看见一个办理大额信用卡的网页,便点开链接并填写了个人信息。第二天,一名自称是北京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称资料已通过审核,需要先缴3000元定金,信用卡办好核实额度后再缴7000元。随后,杜某通过ATM机给对方转账3000元。19日11时,杜某收到信用卡。通过扫描文件内的二维码,杜某确认信用卡额度是50万元,就又给对方转账7000元。之后,对方又以缴保证金为由让杜某缴1万元。杜某给对方转账后和广发银行客服联系,确认该信用卡是假的,杜某才意识到被骗。
案件二:
4月19日10时30分,任某报案称:4月13日,他在网上搜索“信用卡申请”,点开一个网址,页面是“全国在线申请中心”,他按照页面提示填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并提交了申请。4月16日10时,他接到来电,对方自称是北京市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其办理的信用卡已经邮寄,需要缴纳300元的办理费用,任某便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300元。17日15时,任某收到一张中信银行的白金信用卡。随后,他接到来电,对方自称是中信银行的工作人员,让其缴纳1000元的担保费才能激活信用卡,任某便在银行的ATM机上向对方账户转账1000元。后来,任某又接到来电,被要求缴纳5000元以证明其有还款能力,任某便向对方账户转账5000元。18日,对方让任某再缴纳3800元的保证金后激活信用卡,任某又在ATM机上向对方账户转账3800元。19日早上,任某和对方联系,发现对方电话全部关机,他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醒:
此类案件中,嫌疑人以网络和群发短信方式,发送有关可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信息,并利用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事主的姓名、电话、信用卡等身份信息资料,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使人上当受骗。比如说,为了骗取持卡人的信任,骗子偷偷将个人手机号码呼叫转移至银行客户服务专线,待持卡人放松警惕后,再回拨持卡人电话,套取事主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市民收到此类专为套取个人信息、用于实施银行卡诈骗的短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回复、回拨、核实此类银行卡短信通知,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银行账户等信息。如有疑问,可通过发卡行客服电话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