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记者近日随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土地管理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时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人多地少、后备资源匮乏、耕地保护任务重、发展空间狭小等因素,是我市土地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依法、合理、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
为确保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我市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实行耕地保护工作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行国土资源共同监管目标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分解到乡镇、村庄、大队、农户、地块,建立了从“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严守全市19.2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和16.1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作为全国106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重要城市之一,我市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科学制订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强化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我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举证工作,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审查。划定后城市周边基本农田面积和比例分别增加了4.84万亩和18.35%,既按国家要求的比例增加了基本农田面积,又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优化,为重大项目用地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土地规模整治工作,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提高了全市农业设施配套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共申请下达土地规模整治项目15个,总资金达11.5亿元,建设规模达9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已有7个项目竣工,投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资金5.5亿元,建设规模42.1万亩,新打机井2580眼,修建灌溉渠系502.4公里,铺设田间道路613.3公里,架设高低压线1051.7公里;在建项目8个,建设资金5.9亿元,总建设规模达50万亩,新打机井3203眼,修建灌溉渠系491.7公里,铺设田间道路546.3公里,架设高低压线1170.2公里。
为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近年来,我市共投资1.23亿元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验收入库24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新增耕地5.67万亩,为国务院、省政府批准且备案的164个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4.8万亩。为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市于2014年建立了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对补充耕地指标按照等级进行分类分级挂牌,目前已挂牌成交4035亩,成交金额达6471万元。我市通过市场化方式增强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大力开发的黄河滩三期项目亩均投资达2500元,保证补充耕地达到“数质并重、占优补优”的要求,使我市耕地面积持续稳定在19.2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6.14万公顷,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在保障经济发展用地方面,我市国土资源部门遵循“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用地原则,积极拓展优化用地空间,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全力保障我市的发展用地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市共获批土地11.11万亩,为1515个项目提供了发展用地。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内部挖潜为重点,以节约集约为根本,突出保发展与保资源相协调,走出了一条符合焦作实际的节约集约、存增并重的发展之路。通过组织开展相关专项治理活动,处置闲置土地71宗,面积达6374亩,追缴出让金1.1亿元,收缴闲置费6311万元。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