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在第二观摩组排名第一,并成为2015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这也是该集聚区四年内第三次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
在4月18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和代表第二观摩组进行点评的副省长王艳玲分别对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广泛合作、内引外联、创新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对该集聚区的中原内配、隆丰皮草等企业创新创造、持续环保改造升级的举措予以点赞。孟州市作为全省180余个产业集聚区的四个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第三次跻身全省产业集聚区“十强”,是肯定,更是鞭策。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说:“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再次成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是孟州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的结果,实现了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该集聚区在创新驱动的大旗引领下,通过科技创新、“互联网+”创新、开放创新、服务创新等,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生物化工)、一个特色产业(毛皮加工),培育了三个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产品(中原内配的气缸套、隆丰皮草的毛皮制品、广济药业的核黄素)。去年,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分别增长17%和28%;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连续11年居全省县市第一位,经济外向度达到28%。如今的韩愈故里,已经成为无数企业和数十万民众的创新之州、圆梦之州。
科技创新驱动集群发展
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孟州市始终把强化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通过创新驱动集群发展。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该市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世界第一的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集团合作,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公共服务中心。与清华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大学实现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110多个科研平台。建成5.3万平方米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国际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509件。二是提升装备工艺水平。研发引进高端装备1200多台(套),重点企业的高端装备和生产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孟州制造”迈向“孟州智造”。中原内配参与研发并装备了10条国际先进的智能机器人生产线。金山化工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空气分离装置、美国合成氨装置。大地合金公司自主研发的0.06毫米超细微钻棒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隆丰皮草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生态清洁鞣制工艺,建成全球最先进的生态鞣制车间;从德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一次性PU鞋底注塑生产线,八秒钟生产一只鞋;自主研发“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3800万元奖励科技创新,出台人才生活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优惠政策,引进了院士、外籍专家、博士等科研人员1100多名。
创新形成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和毛皮加工特色产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以中原内配为龙头企业,吸纳集聚了中原GKN、中原活塞、嘉陵摩托、格林沃特汽车尾气净化器、新日集团电动车等50余家关联企业,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亿元。生物化工产业以广济药业为龙头企业,吸纳集聚了金山化工合成氨、华兴公司阿斯巴甜、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康达尔饲料、飞昊化纤等40余家关联企业,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毛皮加工产业以隆丰皮草公司为龙头企业,吸纳集聚了近200家关联企业,覆盖整个毛皮加工产业链条,主要出口欧美20多个国家。
“互联网+”创新激发万众智慧
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和平对记者说:“电子商务就是市场,就是消费,就是调整经济和产品结构的原动力。孟州市紧紧抓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推动新转型,带出产业链,成就新业态。”
该市去年以“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硕果累累。
“互联网+”创新不仅激活了万众智慧,也给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该市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全国第一家引入阿里巴巴跨境电商,V血拼网总部从广州落户孟州,带来870万注册会员。加快推进工业电商,150余家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把产品销往俄罗斯、南美等20多个国家。去年“双十一”,该市毛皮制品的3年库存在网上销售一空。掌柜食品2014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2015年“触网”后猛增到2亿元,预计2018年达20亿元,实现裂变式发展。
电商小镇万众创业。该市总投资76亿元,建设了占地6246亩的德众跨境、梦云、桑坡三个电商小镇。通过搭建创客服务中心、电商培训学院、创意中心等平台,激发了一批大学生、技术人员、企业职工的创业创新热情,催生了630家电商企业、8000多家电商个体户及微商,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0亿元。
政府引导增强后劲。该市向全民普及互联网知识。成功举办阿里巴巴领路人高级研修班,中西部地区的县委书记、县长在孟州接受培训。该市财政设立800万元电商发展基金,对25家企业给予125万元补贴;对业绩增长前十名优秀电商企业给予5万元至10万元奖励。
“互联网+”创新促进了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促进了服务业异军突起,促进了跨境电商取得新突破,促进了物流业大发展。
开放创新打造世界孟州
“孟州是世界的孟州,世界是孟州的世界”理念植根于孟州人心中。孟州人坚持以开放创新聚资源,把孟州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搭建保税平台。该市建成了全省第2家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德众保税园区,为企业搭建了直通世界的快速通道。该园区规划占地5.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保税物流中心平台区、德众跨境电商小镇、总部经济区和保税加工区四大区域。其中,德众保税园区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43亿元,占地3000亩,包括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德众跨境电商产业园、保税商务酒店等项目。该园区先后为富士康、中信重工等52家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保税服务,去年进出口监管货值达11.5亿美元,代缴关税、增值税3.8亿元,成为豫西北地区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外向型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德众保税园区已经成为该市的招商名片,仅去年年初以来,依托该中心,该市就先后引进建设了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中科阳光运动城、V血拼网总部、保税商务酒店等一批项目;与阿里巴巴、武汉传神、南方物流等国内知名企业实现了战略合作,保税园区对外影响力和带动力正在不断增强。
该市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引进来”。该市通过大招商、招大商,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与英国GKN、德国道依茨等世界500强的战略合作,2015年共引进市外项目109个,总投资294亿元。
“走出去”。该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设立了5个海外研发中心。中原内配在北美、欧洲、俄罗斯设立了3家海外子公司,搭乘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将气缸套销往欧洲,气缸套全球市场占有量达15%。隆丰公司在国外注册了3个自主品牌、收购了2个系列品牌,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5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公司。
服务创新实现城乡一体
在加快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市积极创新产业集聚区服务模式,实现了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针对产业集聚区内村庄创新服务模式。第一种是整村迁建,该市建成安置房、公租房3007套,2个村庄村民今年上半年将陆续乔迁新居。第二种是就地改造,围绕如何为产业集聚区提供服务,探索区内村庄的发展方向。该市以莫沟村为试点,按照“一修复三实现”的思路,即修复乡村生态、实现公共服务共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传统文化回归,一改过去大拆大建的模式,对村落、民居、窑洞进行原生态的修复还原,突出南太行窑洞特色。完善医疗所、养老院、城乡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国最大的村级淘宝店,吸引外出务工青年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莫沟村集聚了窑洞特色、乡间溪流、咖啡屋、农家乐等文化休闲元素,可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
该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进行建设管理,形成“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累计投入近40亿元,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功能,规划“六横九纵”路网,总长150千米,已建成通车82千米,建成标准化厂房164万平方米,建成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各类管网125千米;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装备制造、生物化工、毛皮加工等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该市不断创新发展环境,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子。引用黄河水,建设引黄调蓄工程、九湖四湿地,打造海绵城市,构建“一区一带两网多点”林业生态格局,实现“城乡大绿化、河阳一市青”。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黄河大桥、通用机场、国道省道等,对外交通进一步快捷畅通。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进行调整,组建了综合办公室、信息经济局、规划建设局、招商服务局、科学技术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个内设机构,财政、环保、国土、科技、国税、地税、公安、工商等8个分局全部入驻产业集聚区,可实现“一站式”代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