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详细验明有关质量合格证明和标识,对农资的购进、储存和销售全程规范管理,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市场;重点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傍名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假借厂家直销、送货下乡、农技服务、科技宣讲名义走村串户非法销售农资等4类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工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260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户,立案7件,已办结4件,罚没金额4000元。
农业部门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产品,以规模经营聚集区、区域交界处、城乡接合部等为重点区域,以群众举报投诉多、有不良记录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乡村流动商贩为重点对象,持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236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654户次,抽检玉米种子样品228批次,备案种子品种689个次、农药379个次、肥料285个次。立案2起,结案1起,正在办理1起。
当前,我市农资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经营户利用上门推销或电话推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方式和渠道销售农资,给传统监管方式带来了挑战;有的贪图便宜,从流动商贩和上门推销人员手中购买农资,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部分农资经营主体存在不严格执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按要求规范登记购销记录的行为;一些农民群众识假辨假能力还比较弱,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今年年初以来,中央、省、市对农资打假工作高度重视,副省长王铁在全省农资打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农资市场管不好,就会影响正常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就是不履职尽责,就是不讲政治,就是失信于民。”
怎样管好农资市场?应从5个方面发力: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强化农资质量抽检,提高农资产品抽检密度,扩大抽检范围,依法公布抽检结果,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围绕经营门店和农民群众2类主体,组织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提升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和经营单位责任意识;对农资经营行为、部门执法检查等进行规范,提升农资市场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动执法、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加强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农资打假齐抓共管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