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被两只坐在小船上的企鹅刷屏,它们一个黄色、一个灰色,分别坐在小船左右两侧,忽然一个话题触犯雷区,一只企鹅跳船,随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友谊的小船”火了,原创作者却被众人冷落。原创作者喃东尼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这几天崩溃了”,并用14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愤怒。
这几天,“友谊的小船”被网友们玩坏了。其实,真正“友谊的小船”是很难翻掉的;那些轻易翻掉的,大多不是真正的友谊。倒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据了解,“翻船体”被各微信公众号“活学活用”,演绎出上千个版本,但只有不足10人为“友谊的小船”原创付费。如此反差,难怪喃东尼用14个感叹号表达愤怒。在互联网上,“火了作品、忘了作者”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喃东尼算是比较幸运的,毕竟还有人知道他是“友谊的小船”的原创作者。而很多网络流行创意的作者,人们根本不知道是谁,也没人有兴趣知道是谁。
这就是互联网传媒的特点之一,人们在分享大量信息成果之时,却很少有人想到,有些信息其实是有产权的。就“友谊的小船”而言,无论是创意还是漫画都体现着创新的力量,是劳动的成果、智力的结晶。站在知识产权的角度,其他人无论是借鉴创意,还是使用漫画人物,都应该事先征求原创者的意见,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可事实上,只有很少人这样做,多数人都陷入集体无意识之中,肆无忌惮地“借鉴”别人的创新成果。
这种对知识产权的忽视,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互联网进步的表现,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流行着“低级复制主义”思潮,很多人“左手拿剪刀右手拿糨糊”,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容的创新。现在我们讲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正是“内容主义”,互联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内容的支撑。诚然,共享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但这种共享是有条件的共享。内容的生产需要精力和财力投入,优质内容的生产,更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如果产权得不到保护,内容生产者得不到应有回报,那么谁还会老老实实生产内容?如果大家都不生产内容,还有多少精彩的东西可以共享?
“友谊的小船”不应该说翻就翻,产权保护的小船更不能说翻就翻。“共享主义”不是“免费主义”,互联网最终的竞争还得靠内容取胜。实践早已证明,没有内容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要尊重内容生产者。这提醒我们,互联网时代不是不要知识产权保护,而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