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马村区·温县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村区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议
黄腾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盯钉”项目不放手
图片新闻
开展党员志愿帮扶活动
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
马村区培训街道财务人员
中国·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体验季活动名家话太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体验季活动名家话太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家沟应进一步提升含金量

  ——访世界太极拳网总编余功保

  世界太极拳网总编余功保作为此次旅游季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于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感想颇多。采访伊始,他直接表白说:“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不仅是温县的、是焦作的,也是全国的、全世界的。因此,我也愿意为温县的太极拳发展做点事情。对于陈家沟,所有习练太极拳、研究太极拳的人都会有一分特殊的情感。所以,我来了!”

  余功保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慕名到陈家沟朝圣,以后多次到太极圣地。也基于这种情感,他一直思索着如何为发源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说:“我感到,村在变、水在变、人在变,但传承的太极精神始终没有变。一个小村庄,影响了世界,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观。在温县陈家沟组织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活动,不仅能促进温县、焦作的太极拳发展,而且对全国、全世界的太极拳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在策划这次活动中,我们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协商,决定要做一个层次比较高、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活动,所以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就注重到了人文特点,既具有短期爆发力,又有长期的效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内容设置上有陈家沟·世界太极名人墙、中国首部网络太极纪录片《陈家沟》、陈家沟国际太极论坛、世界太极名家展演、世界太极拳界陈家沟朝圣祭祖、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揭牌等项目。

  “活动从几个月前开始着手筹备,我们逐一与各流派太极名家进行了沟通,大家都非常支持,各流派代表性人物都应邀出席。一些外国太极拳研习者也出席活动,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我觉得,本次活动,开创了温县太极拳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体现了焦作市、温县开放性的太极发展思维,是天下太极是一家的生动写照,起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共铸辉煌的催化作用。”

  随后,余功保又对温县如何加大太极拳宣传推介力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宣传推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高度重视。首先,宣传推介工作要常态化,不能断断续续。其次,要注重突破点,不能是泛泛地说、泛泛地做。抓突破点就是抓纲要,要主次分明、层次井然。第三,要立体化进行。善于运用综合性方式方法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包括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的推广,以及通过活动来扩大影响力等。但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要讲究活动质量和活动的辐射能量,要精、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太极拳的推广宣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

  王 娟

  开心圣地游 收获颇多多

  ——访武术家曾乃梁

  今年75岁的武术家曾乃梁先生看上去既有学者的儒雅大气,又有武者的气宇轩昂。与他交流起来,发现他思维缜密清晰,谈吐幽默风趣。

  “我是第二次来陈家沟,发现陈家沟真的变化很大。今天看了陈家沟的纪录片很感慨,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陈家沟。纪录片里家家户户都会练拳,不愧为太极圣地!我1972年随安阳武术队第一次来陈家沟,还见过陈照丕宗师。他当时看过我们表演的长拳、器械、对练和太极拳后,高兴地夸奖:‘你们打得很好!’我还记得陈家沟那句谚语:喝了陈沟水,都会翘翘腿!”回忆起44年前的陈家沟之行,曾老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曾老获得的荣誉很多:国家级武术教练(正高级),曾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获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他被中国武术协会和国家体委武管中心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练;获世界太极修炼大会组委会授予的世界太极科技贡献奖;2014年被聘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

  曾老12岁开始学习南拳,后主学罗汉拳、吴式太极拳。1959年高考上了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5年北体本科毕业后,学校方面要培养教授的接班人,曾老作为培养对象,考上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研究生,成为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的研究生,这是“文革”前全国的三个武术研究生之一。1970年到1977年,曾老曾在安阳体校工作。1977年被调到福建省体工大队,那时福建省没有武术队,只有民间的业余选手。为此,曾老就到全省各地挑选苗子,悉心培养,“太极女神”高佳敏和被称为“太极王子”的陈思坦等世界、全国太极拳冠军,就是他挑选培养出来的,队员相继获得了100多次全国冠军。

  “我2001年退下来以后,告诉自己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推广太极拳,为全民健康事业尽绵薄之力;二是要把我们的国粹在海内外推广;三是要著书立作,拍摄视频等,把自己一生的拳悟进行总结。”曾老说。

  “这么大年纪大老远来陈家沟参加活动,一定很辛苦!”曾老笑着说:“不累,不累!我去阿根廷授拳时,曾坐过3天的飞机,比这个要远得多。现在,我的身体硬朗着呢,这就是太极拳的魅力啊!我40多年后再到太极拳发源地参加活动,是有情结的:一是因为陈家沟是圣地;二是因为我爱人的祖籍是温县卫沟村。所以,我们这次过来,我到太极圣地认祖归宗,她到父母出生地认祖归宗,彼此一了心愿。” 王 娟

   

  强烈感受到发源地的大手笔

  ——访武式太极名家翟世宗

  翟世宗1973年出生于河北永年广府古城一个太极世家,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武式太极拳大师翟维传。作为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出身名门的翟世宗自幼学文习武,先后得到姚继祖以及师伯师叔的培养与教诲,后拜李剑方先生为师。10岁起开始参加太极拳、械表演及比赛活动,屡屡获奖。

  “好多年前就多次随父亲来陈家沟。但是这一次应邀来参加体验季活动,感受最深: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温县领导层对太极拳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感受到领导层想做好太极拳这件大事的决心和信心,感受到他们的大格局、大手笔。我记得县委书记王玲阐释了什么叫事业?她说,事业就是一帮志趣相投的人来做好一件大事、一件一辈子也干不完的大事。我认为,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是一个非常大的舞台。我们拳师作为个体,做再大的事情也是个体范畴的小事情。而太极拳发源地能把各流派的拳师聚集起来,合力来做的才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体现的就是温县领导层的大格局、大包容。这是我这一次来参加活动最大的感受。”翟世宗开门见山地畅谈了参加活动的真切感受。

  他说:“这些年,太极拳各流派其实都在发展。大家起步的时间、起步的平台最初是一样的。但是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温县在太极拳发展方面的认识程度、认识高度、扶持力度,目前是最大的。这次活动,太极拳发源地就是以合作、包容的心态,把大家召集一起,取长补短、共聚合力。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大家都强烈地感受到温县想做大事,想做成大事的诚意、决心和愿景。我们各个流派都愿意为做好太极拳这件大事尽自己的绵薄力量。只有太极拳这个事业做大了,太极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的价值!”

  翟世宗现在和父亲一道全身心从事太极拳传承事业,先后在天津、石家庄、杭州等地建馆授拳。现任天津维传武式太极会馆馆长,兼任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邯郸市武式太极拳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永年武式太极武校副校长和永年维传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多次受邀陪同父亲出访国外多个国家,曾到北京大学等各大院校教授太极拳,并协助父亲出版多部教学光盘和书籍,与父亲合著了《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等书籍及音像制品,现长期在杭州太极会馆授拳。

  谈及武式的发展,他说:“焦作目前除了武式以外,其他流派在这里都有协会。所以,我希望能尽快在太极圣地建立一个武式太极拳协会。这对武式太极拳的传播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王 娟

  大家合力把国粹宣传出去

  ——访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

  崔仲三先生豪爽谦虚,有大家风范,且平易近人。因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曾多次在国际、全国性大型武术比赛中担任现场解说,享有“武术界的宋世雄”之美誉。近距离的接触后才知道,崔老师不仅是太极拳大家,而且爱好广泛,对国粹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崔仲三说:“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有机会都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太极拳。太极拳看上去慢腾腾的,这种缓慢的过程也是一种调整人心态的过程。它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是任何一种武术、任何一种运动无法比拟的。现在外国人一看到太极拳,就会立马想到——中国。只有中国,才有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才有这种优秀的文化。如果说,以前外国人对太极拳只是一种泛泛的接触,现在他们则是很认真地追求,从套路的规范到文化价值的探寻。所以,现代的年轻人也应该有责任继承发扬它。

  “太极拳如今一花独秀,引来了百花齐放。它是一个大的概念,就像今天,把各流派的老师都请过来,聚在一起,畅谈以后如何做大做强,就是希望在太极拳发源地这个大盘子里,更好地百花齐放。这次交流,让我们每一个传承人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只有文化强则中国强。过去讲,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现在,太极拳发源地也在搭台,是想通过太极搭台,让文化唱戏,号召大家认真地做好一件大事,我觉得意义非常之重大。”

  崔仲三老师系中国武术八段,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现为北京永年太极拳社社长、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其祖父是太极名家崔立志,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的入室弟子、杨式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崔仲三幼年受祖父的影响,开始习练杨式太极拳。自1957年首次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组太极拳冠军后,几十年在各类赛事中屡屡夺冠,并相继担任全国第二届工人运动会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等太极拳表演总教练,连续三届任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副总教练。

  谈及此次之行,崔老师感慨颇多。他说:“这次到陈家沟一看,变化太大了:交通更方便了、环境更整洁了,中式建筑群也好、大的场馆也好,能看出来当地政府对陈式太极拳产业发展的大力度、大气魄。希望大家合力,助推太极拳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王 娟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