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马村区马村街道阳光社区西北街6号楼的12户居民又陆续重新用上了自来水。其中一位上年纪的居民拉着调解员呼俊英的手不住地夸赞:“要不是你们几个孩子尽心尽力做工作,俺这个楼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用上水!”
事情还要从一个水表说起。阳光社区6号楼总共5层,住着12户居民,多数为老年人。这12户居民共用一个总水表,各户另有分水表,市水务公司每月按总表上的吨数收费,而分表用水量合计后往往小于总表上的数,这就出现每月分摊水费问题,一般每月每户要摊10元左右。多年来,家户之间为分摊水费相互猜疑,产生了很深的积怨。
今年2月份,该楼总水表出现了1257吨的用水量,而12户居民每月的实际用水量仅有五六十吨,一下子超出近1200吨水,12户居民谁也不愿再分摊水费。由于欠缴水费,市水务公司3月14日停了该楼居民的生活用水。
水停了,居民之间因水表而产生的多年积怨也爆发了。有的居民认为,某某家没人住,晚上听到有漏水声,超出的水费应由漏水的住户拿。还有的居民说,抄表人不负责,知道每月用水吨数不符还不找原因,也应当分摊水费。一时间,12户居民吵成一团。
就在一场群体事件即将发生之际,该社区调解员呼俊英闻讯赶到现场,她一边稳定居民情绪,一边同居民商讨解决办法。呼俊英先让居民推出2名代表,由她带领去找市水务公司协商。经过努力,市水务公司同意减免200吨水费和350元的滞纳金。可是减免后,还有2600元须由居民分摊支付。为摊付这2600元水费,呼俊英白天组织居民一起开会协商,晚上还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经过10多天的细心调解,她提出了“漏水户拿600元,剩余的2000元每户均摊,然后进行管网改造”的调解方案。但该方案因漏水户和另一家不常居住户的抵制而搁浅。
3月30日,马村街道调解室调解员张凤云、韩朝霞、胡铤3人也主动出面,把原来的调解方案改为“漏水户分摊的水费应多于其他家户,即300元;剩余的2300元每户均摊”。围绕这一方案,3名调解员全力配合呼俊英,多次找到漏水户劝说,最终使该户接受了方案。
随后,3名调解员又同呼俊英一起找到不常在此居住的户主,分析利弊,最终使该户主也接受了调解方案。收了水费和管网改造费用后,呼俊英及时联系施工人员,很快完成管网改造。4月中旬,市水务公司为这12户居民陆续重新送上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