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一家搜索公司和一家部队医院的网文,在各个媒体刷屏,深深刺痛着公众。因为听信了百度搜索中关于“滑膜肉瘤”的广告信息,魏则西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尝试了一种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在花费了20多万元医疗费后,才得知这个疗法在美国早已宣布无效被停止临床。这期间,肿瘤已经扩散至肺部,魏则西终告不治。据报道,该院也并没有如宣传中那样,与斯坦福大学有合作。
目前,百度已两度回应魏则西去世事件。先是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资质齐全”,继而表示“正积极向发证单位及武警总部主管该院的相关部门递交审查申请函,希望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百度面对舆情回应迅速,但这种“迅速”似乎是为了更快摘清自己的责任,所谓“资质齐全”“递交审查申请函”云云,无非是说“我在此事件中没有责任,魏则西之死是医院的责任,而医院管理混乱是监管部门的责任”。
在魏则西事件中,百度医疗搜索的“竞价排名”又一次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在中国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是绝大多数中国网民搜索资讯的入口。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看病就医,到百度上搜一搜已经成为多数公众的习惯,而搜索排名靠前的公司无疑更容易吸引网民的注意。百度公司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推出的“竞价排名”就是这样一个产物。据公开报道,有医院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广费用就占到其营业额的70%~80%,甚至有医院一年收入1.2亿元,其中1亿元就投给了搜索引擎。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度医疗”自然成了医院从患者身上攫取利润的选择。魏则西正是陷入这样一个唯钱是图的“医疗广告陷阱”。
魏则西事件引发了舆论持续发酵,公众在讨伐一些公司和医院唯利是图,不顾职业操守之余,更应拷问“监管去哪儿了”。百度“竞价排名”早已是劣迹斑斑。2008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用长篇报道曝光百度在搜索结果中采用竞价排名的方式,存在大量虚假药物广告的问题。2016年年初,百度血友病贴吧事件曝光,据统计,百度贴吧中大约40%的疾病吧已经卖给了各种民营医疗机构。媒体已经多次曝光,百度与医院“联手行骗”早已是众人皆知,而网络、医院等监管部门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迟迟“不见动作”。
百度与医院联姻逐利,监管的失位难辞其咎。试想,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对百度的竞价排名、医院的虚假宣传早治理、早惩治,还会有今天泛滥成灾的局面吗?监管的缺失只会让企业“眼睛里只有钱”,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此来说,魏则西之死,我们更应反思监管缺失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