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直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积极推广课堂教学新模式
举办学前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十八而志 放飞梦想
特聘世界冠军李红为高级教育顾问
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开展“与老师握手”活动
图说教育
邀 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记沁阳市常平学校语文教师张小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

  在交通不畅、生活不便的山区,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不因个人得失而移志、不为环境恶劣而抱怨,三十二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这片教育净土上,用自己的青春和忠诚为山区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之灯”。他,就是沁阳市常平学校语文教师张小万。

  立志山区守清贫

  1984年,高中毕业的张小万怀着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雄心壮志,成为常平学校的一位民办教师,直到1993年才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在山区当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低,还没有社会地位,你干脆辞职跟我们一起干。”当时,身边的朋友纷纷劝他下海经商。张小万却坚定地说:“山区学校的老师本来就少,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自己都不愿意在家乡教学,还有谁愿意来这里?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当张小万把自己准备在山区长期任教的消息告诉未婚妻后,看不到希望的未婚妻断然与他分手。然而,张小万在痛哭一场后迅速调整好精神状态,毅然回到了自己深爱的三尺讲台。

  关爱学生无止境

  从教32年来,张小万始终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曾荣获沁阳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在工作中,他经常对年轻教师说:“我们对待学生,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要学会赏识学生,对学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班上的一名学生因遭遇车祸在家休养,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习,张小万每天抽空到学生家里为他补课;一名学生因父母离异衣食没有着落,张小万便把他带回家中,让妻子给他做饭、洗衣;一名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正值青春期的他行为偏激、心态失衡,张小万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顺利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

  “我们特别喜欢上张老师的课。”“把孩子交到他手上,我们就放心了。”采访中,张小万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纷纷对记者说。

  忠孝至爱有亏欠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心别人的时间多了,关心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紧张的教学工作,使张小万很少顾及家里的事。他的父亲病重时,适逢班里的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张小万就利用双休日在父亲病床前尽孝,双休日过后又返回学校工作。当听妻子说父亲在弥留之际还在喊他的名字时,没有见父亲最后一面的张小万泪流满面、抱憾终生。儿子生病住院,晚上哭着让他陪伴,为了给学生批改作业,他选择了离开,等到批改完作业返回医院时,儿子早已进入梦乡。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张小万心生愧疚。

  这就是张小万,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深刻内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