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王世温、崔增志)五一假期期间,记者回武陟县谢旗营镇老家走亲访友,第一印象就是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到镇里几个村走访,所到之处干净清爽,干群共建美丽家园的场景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谢旗营镇前高村,在村西路口见到几十名群众正在忙碌,有的在扫地,有的用铁锨往三轮车上装垃圾,有的在清理路边的杂物。
人群中,一位胸前别有党徽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不停地往车上装垃圾,嘴里还喊着口号,大家在他的带动下干劲十足。他是村里的老党员周钦栋,今年75岁,听说村里组织人员整治环境卫生,就第一个报了名。
“把村里环境搞好了,大家都受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年过八旬、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郭凤英,也指着胸前的党徽说,“以前没能上战场是我最大的遗憾,这次环境整治不能再‘缺席’了。年纪大了,也不能为村子里做什么大事,发挥点余热搞搞卫生还是可以的。”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村民郑爱梅竖起大拇指说:“生活垃圾有专人清运,主要街道有专人保洁,现在的农村呀,家里家外一样干净!”
建设美丽家园,大家共同参与。进入4月份以来,谢旗营镇庙小段、扈庄、蒯村、宋庄等村,由村内党员干部、低保户、五保户等人员组成的义务清扫队,集中对全村的所有街道进行清理。
“俺村600户人,这几天集中清理街边杂物,本来预计能来100多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有一半家户都派代表参与了。”庙小段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堆感慨地告诉记者。
“环境卫生治理是个群众性工程、长期性工程。要彻底搞好农村的环境卫生,光靠两委干部和几个保洁员是很难做到的。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主要的力量,只有让群众参与进来,良好的村容村貌才能形成常态。”谢旗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说。
记者在谢旗营镇采访时了解到,去年以来,该镇借力全县开展的堡垒工程、阵地工程、文化工程等“六大工程”,以配套征收卫生费为突破口,全镇30个行政村都开展了卫生费征收,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环境卫生的责任感。各村都安排了固定的垃圾清运员、保洁员,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或两日一清。为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村内环境,该镇还制定推广了每条街每月评出三家示范户,村里奖励扫帚等物品的激励机制。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