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并依托产业集聚区公安治安室执法队,维持施工秩序,使富源机械、大中原电缆、红田实业、旭龙家具等1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今年年初以来,在全县开展的“项目落地年”活动中,温县产业集聚区实施“1151工程”,在十大领域实施150个重点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超100亿元。仅3月份,该集聚区新开工项目就有投资10亿元的保和堂中药饮片项目、投资9.6亿元的中原电商城项目、投资9.5亿元的大咖食品项目、投资5.8亿元的华顿电力项目等。
科技引领提升竞争实力
科技引领谋创新。近年来,温县产业集聚区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强区之路,按照省、市关于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要求,结合科技部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省区域站点、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国家政策为指引,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实力。
该集聚区发挥温县籍“两院”院士优势,实施“引智”工程,先后邀请郭东明、孙宝国、别松涛、刘学成等院士专家与区内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成兰兴电力机械装备、河南福沃重工、京华咸味食品香精3家院士工作站。
如今,河南福沃重工院士工作站建立了高端装备技术研发平台,降低了热模锻压机能耗,提升了精准度,市场反应良好;河南兰兴电力机械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合作建立了河南省电力机械装备院士工作站,产业区电力施工机具制造基地地位得到巩固;怀山堂公司新研发的铁棍牌山药营养粉富含DHA(青春因子)活性物质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投放市场以来,销售形势良好;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河南京华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该集聚区还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清华大学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刘学成,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王铭宗等12位专家学者,为恒昌贵金属、祥曌薄板等企业工作或者提供技术指导。该集聚区企业科技创新氛围愈来愈浓厚,目前共拥有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5个,省、市级各类技术中心23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各类发明专利105项。
优化环境提升发展潜力
为使环境更加宜居宜业,温县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该集聚区累计投资17.2亿元,规划“七横二十纵”的路网框架格局,已建成“五横十纵”,形成了一路一景、一厂一品的景观,总通车里程达102.8公里,供排水、天然气、通信等各类管网总长达350公里,实现水、电、路、天然气、通信、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全覆盖。引资15亿元建成海旺弘亚综合服务中心、国贸城和邮政物流仓储中心,建设职工公寓800套,金融、物流、餐饮、住宿等配套功能日臻完善,产城融合度明显提高。杜绝污染项目入驻,依托区境内新、老蟒河水系,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滨河水系景观,积极创建花园式文明单位(企业),绿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目前,该集聚区完成了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区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区划调整方案率先通过了省联席会议批准,新增发展面积7.53平方公里,完善了“五规合一”工作,为集聚区备足了发展空间。
同时,该集聚区还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黄河街道的套合管理。建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国土、住建、工商、环保、税务、公安等涉企服务部门进驻,靠前为企业提供证照办理、项目推介、信息发布、安全定检等各项优质服务。建立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用工服务平台,定期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发布、免费培训、集中招聘联动机制;实施“资本活县”战略,成立太极圣地投资集团公司,整合现有资源,密切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规范中小企业担保平台、各类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累计融资20亿元。
一项项举措,化为一张张“环境名片”,吸引了许多企业来此投资兴业。河南三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5年时间内在温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和引进了7个项目。“温县的交通区位、招商政策、基础设施、发展环境、服务等方面都不错,到温县投资发展是公司董事会成员在考察多家产业集聚区之后的一致决定。”徐建说。另有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温县产业集聚区,所有职能部门人员到企业调研、监督、检查,从来不给企业添麻烦。
进入“十三五”,发展更强劲。4月11日,在陈家沟举行的温县县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温县人民政府与客商签订了金水·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文化健康旅游太极文化产业园、中博国际太极养生文化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等24个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达82.5亿元。4月25日,还是在陈家沟,中国太极镇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00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温县产业集聚区跻身全省“十快”,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温县,精彩无限,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