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觉新闻丨安全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柴爱荣:大爱撑起一个家
图片新闻
集中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
我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
新《安全生产法》重点条款解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爱荣:大爱撑起一个家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影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柴爱荣在给丈夫喂饭。
  ⬆提起柴爱荣,丈夫李修江竖起了大拇指。
  ⬅多年来,柴爱荣每次都是自己给丈夫理发。
  ⬆柴爱荣在为丈夫擦洗头部。
  ⬅柴爱荣为八十多岁的公爹剪脚指甲。
  ⬅儿子和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柴爱荣除了照顾丈夫、公爹,还要带好小孙女。
  ➡由于丈夫几十年卧床不起,血液不流通导致脚底溃烂,柴爱荣每天要给他换药包扎。
 
   

  如今在孟州市农村,好媳妇柴爱荣孝老爱亲、37年如一日照顾高位截瘫丈夫的事迹被村民广为传颂……

  1979年春节刚过,孟州市赵和镇大仇村村民柴爱荣25岁的丈夫李修江在挖沙时,沙窑突然坍塌,导致其第三腰椎以下高位截瘫。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刚结婚2年的柴爱荣哭了,自己才23岁,儿子不满1岁,家里还有公爹和75岁的奶奶。为了给丈夫治病,柴爱荣跑遍了周边大小医院,先后花去5000多元,也没能治好丈夫的病。

  听说此事,一位好心人找到柴爱荣说:“爱荣,给你找个人家吧,对方答应你可以把孩子带过去,等孩子长大了再把他送回来。”柴爱荣沉思了片刻说:“我不能走这一步,我走了,修江咋办?奶奶咋办?”

  自从李修江出事后,柴爱荣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她不仅要照顾好丈夫,还要抚育幼小的儿子、照料年迈的奶奶。丈夫小便靠导尿管,大便常常拉在裤子里或褥子上。面对又脏又臭的粪便,柴爱荣从未皱过一下眉头,从未有过一句埋怨的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丈夫既感激又愧疚,他流着泪对妻子说:“爱荣,我对不起你,你找个好人家走吧,这个家不能再拖累你了。”柴爱荣也哭了:“再困难再累我认了,咱们还有孩子,他就是咱的希望。”

  1998年,为了养家,柴爱荣到一家砖厂打工,因为活重挣钱少,好多男人尝试过后都离开了,她和砖厂老板商量,能不能带着丈夫一起打工,砖厂老板看她身材瘦弱,问她:“你能吃得了这个苦吗?”她说:“只要你答应让我带上修江,这个苦我能吃!”第二天她就用车推着李修江,把他安置在破旧的工棚里。每天上班前,她把馍和开水放在丈夫身边,一下班就往工棚里跑,帮他处理大小便。干了两个多月,首次拿到210元工钱虽然不多,但柴爱荣很高兴。

  时间一长,李修江的双腿因为血管不流通开始出现萎缩。2011年,李修江因脑出血再次住院,这次命虽然保住了,但右手五指紧缩舒展不开,吃饭全靠爱荣一勺一勺地喂;大小便在床上,柴爱荣用几个棉垫交替着更换;为了不生褥疮,每天要多次给他翻动身子,按摩后背。

  柴爱荣不仅对丈夫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孝敬老人也是感人至深。2014年,其公爹出车祸后,她每天给老人熬制中药,熏蒸、清洗受伤的双脚并亲自按摩,一天两次,一次至少半个小时。

  当年,村里没有收割机,每到收麦时节,全家七八亩小麦都要靠柴爱荣一镰一镰地割。李修江说:“没有爱荣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她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

  37年来,柴爱荣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维系着一个完整的家,用持久的深情谱写了一首大爱的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2015年11月,柴爱荣当选中央文明网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