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慈善家、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终于可以安息了。5月2日,正是余彭年离世一周年祭日。这一天,长孙彭志兵和次子彭亚凡在墓前代表两家人告慰余老:家人会坚决执行他的意愿,实现他对社会百亿元裸捐的承诺。而就在半年前,次子彭亚凡曾质疑余彭年遗嘱的有效性,“百亿遗产案”一时间沸沸扬扬。
一句“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余彭年”的承诺,他为千万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一句“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的名言,他成为华人裸捐第一人。曾被评为全球“十四大慈善家”之一的余彭年先生,行善30余年的慈善生涯,足以让他载入史册,遗产裸捐的壮举,更让他成为华人慈善家的标杆。
“百亿遗产案”的出现,既是余彭年先生的家庭事务,更是社会关注的公共事务。那些有意裸捐的慈善家,看到发生在余彭年身后的这一幕,难免感到忧虑和迟疑。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裸捐的决定,导致家庭的分崩离析和亲人的隔阂疏离。
“百亿遗产案”的波折和争议,凸显了人性的软弱,但也更凸显了余彭年先生当年裸捐决定的胸襟与格局。设身处地想想,对长辈散尽家财的决定有所质疑,真的没什么不可理解。关键是,子孙们很快就能从大局考量达成一致,既告慰了余先生的在天之灵,同时也给中国慈善事业上了“今天,我们如何做富二代”的生动一课。
出身寒微的余彭年先生,早年坎坷的创业历程教给青年人奋斗,30余年的慷慨捐赠领衔企业家行善。“百亿遗产案”并没有让余先生的慈善形象受损,相反,它显示了背后更为真实的一面,不仅更为可信,而且更可复制。波折之后,余家后辈坚决尊重和执行余老遗愿,让余老对社会的承诺得以实现,让余老慈善精神得以传承,其中的豁达与风度值得称赞,此举必将给中国慈善事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富人裸捐不可强求,但裸捐决定应该被热情称颂。其中,比公众的喝彩与赞美更为重要的,是裸捐者家人尤其是“富二代”的理解和尊重。在某种意义上,有什么样的“富二代”,就会有什么样的富人慈善。余彭年的后人堪称榜样,他们维护的不仅是余先生的慈善形象,也是中国“富二代”的慈善形象,乃至中国慈善事业的形象。
上帝缺手机,于是乔布斯去了;上帝缺舞伴,于是杰克逊去了……套用这个网络造句模板,上帝一定是缺慈善家,于是余彭年去了。如今,余彭年先生在尘世的裸捐已经圆满实现,终于可以安心在天堂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