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现在,该基地带动了40余户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参与种植,每亩稳定无风险收入在3000元以上。计划3~5年时间,扶持2815名残疾人脱贫。
“一网”,就是网络培训。市残联抓住阿里巴巴需要大量客服人员等机遇,依托市重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基地。
“一盲”,就是依托整合特校资源,建立盲人按摩培训基地。市残联先后出台多项助力盲人脱贫的优惠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市具有劳动能力、有学习意愿的盲人进行基础盲文、按摩业务等培训,并采取多种措施落实盲人就业,推动盲人脱贫奔小康。
“一园”,就是平原地区皂角树与菊花、蔬菜立体间作示范园,在博爱县试点,亩均净收益可达2500元以上。计划3~5年内通过“一园”培训基地扶贫模式,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使33915名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实体培训基地与过去残疾人培训相比有五个不一样。”杜安禄告诉记者,“一是培训主体不一样。以前的培训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为主体,现在的培训以实体企业为主体。二是培训目的不一样。以前的培训,就业不就业、脱贫不脱贫不是政治任务,现在的培训是为就业创业而培训,围绕残疾人致富而开展培训。三是培训内容不一样。以前的培训多是依托学校,教师注重的是理论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而现在的培训依托的是一线实体基地,由技师授课,注重的是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训,学了就管用。四是培训对象不一样。以前的培训对象只是残疾人,现在的培训对象不仅有残疾人,还包括残疾人的直系亲属。把培训对象扩展到残疾人直系亲属,不单纯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更重要的是创造残疾人家庭幸福生活的需要。五是培训导向不一样。以前的培训不太关注市场需求,现在的培训则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即在实体基地有较好市场的情况下才开展培训,残疾人接受培训后只要愿意和有条件,就能就业或创业。”
实体培训基地培训,要实现学到技能、就业创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目标,不仅难度大、时间长,而且费用高,仅靠残联的保障金是难以满足需要的。对此,市残联采取财政供给单位残保金代扣、彩票公益金按比例划拨给残联以及争取上级残联培训资金支持、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培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心系残疾人生活改观,情牵残疾人脱贫致富,市残联创造的“五实”脱贫工作模式,不仅让全市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也为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精准脱贫提供了借鉴。此模式得到了中残联领导的高度认可,被中残联称赞为“焦作模式”,在全国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推介,并印发专刊向全国介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