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示范区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
打造城市新亮点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俺村第一书记是“80后”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黄庄村:传统戏曲点亮农村文化一片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俺村第一书记是“80后”
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别看俺村的第一书记年龄小,干起工作来踏实认真,到俺村半年多时间就办了不少实事。”5月6日早晨,记者一走进宁郭镇姜毛庄村村委会大院,就听到了村民们这样的称赞。

  村民们称赞的是示范区财政局下派干部、姜毛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康贝贝。今年只有29岁的康贝贝自打驻村以来,俯下身,沉下心,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

  过去的姜毛庄村,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卫生差,村里仅有的两条水泥路年久失修,村民们戏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村里的路修好,多打几眼灌溉井,收入增加一些。

  面对复杂棘手的诸多问题,康贝贝丝毫没有退缩。刚到姜毛庄村的时候,他把走访群众作为工作重点,白天深入老党员和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晚上到其他村民家中促膝谈心,共谋经济发展、增收致富大计。很快,他就对村里的大事小事做到了心中有数,并把走访情况都记录在自己的“民情日记”里。

  康贝贝给村里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打一眼吃水井。村里之前的水井只有60米深,而且水浑浊。他积极与示范区相关部门联系,三番五次登门沟通,最终在村里打了一眼160米深的吃水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题。

  落实好吃水井的事,康贝贝又开始操心村里修路的事。他一次次地往相关部门跑,多方协调,争取上级支持,依靠农业开发项目,争取到30万元专项资金,修建了两条五米宽的水泥路。如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在姜毛庄村再也看不到了,村民们夸赞不已。

  井打了,路修了,村民致富该咋办?康贝贝跟村党支部书记毛海波一起多方寻找致富信息,联系到一家三门峡的企业,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并在村里修建了10个食用菌大棚,种植平菇、香菇和木耳,销售到我省郑州及湖南、云南等地。康贝贝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食用菌大棚年产值10万元左右,而且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

  驻村以来,康贝贝心里装的是村民,幸福了大家,却委屈了小家。他的孩子只有两岁多,他工作忙的时候,吃住都在村里,半个月难得回家一次,照看孩子、孝敬老人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妻子。谈到这些,他满脸愧疚,却说:“咱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真正给村民们办点实事,这样才有意义。”

  康贝贝到村里以后,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眼下,S104改造工程穿村而过,赔青工作正在进行,康贝贝几乎每天都和村干部一起做群众思想工作,午饭干脆就端着一碗面条在田地里吃。难怪村民们都说:“康书记来到俺村,村干部佩服,老百姓信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