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山阳,花香蝶自来。
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今天的焦作,正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智慧,找准城市定位,打造区域中心城,告诉世界一个独一无二的焦作。
定位准确,事半功倍;定位不当,事倍功半。焦作,览遍荣辱兴废,历尽起始更迭。我们须跳出焦作看焦作,跳出河南看焦作,在世界坐标中明确自身定位。
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为英国皇家必用品。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持续转型之后,如今的焦作,北有绿色太行,南有中原水乡,绿色园林遍布其间,绿色通道连接城乡,“煤城”已被“山水园林城市”取而代之。
毫不讳言,焦作的城市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痕迹。这里文化品位不高,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区域中心城,任重道远,仍需爬坡过坎。焦作人在危机中开始清醒,通过深刻思索认识到,只有下功夫建设区域中心城,才能持续发展。
建设区域中心城,焦作有底气。去年,焦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省的1.4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3%。这些年来,焦作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由47.1%提高到5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由95平方公里扩大到11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美丽焦作雏形初显。
站在历史和未来高度来审视,焦作的城市定位是什么?打造区域中心城。区域中心城的内涵何在?我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所谓区域中心城,就是要发挥焦作既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又连接省外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产业、市场、交通等方面的联系合作,推动中原经济区与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城市的首位度和影响力,把焦作建成辐射豫西北和晋东南的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这一城市定位,立足于转型示范的担当和作为;这一城市定位,清晰地勾勒出焦作的城市愿景。
筑牢发展载体,厚植城市优势
去年6月26日,位于郑州火车站七号站台的C2900“和谐号”列车在嘹亮的汽笛声中徐徐启动,370万焦作人翘首以盼的郑焦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郑焦往返交通成本显著降低,交通条件方便快捷。益源生物、建升汽车零部件等项目落地,就是焦作承接郑州产业转移的成功案例。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我省快速形成的“米”字形铁路网,正成为加强东中西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郑焦铁路为河南“米”字形铁路网的一“点”写下了大大的一笔,已经开工建设的太焦客运专线则更是令人期待。
这些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通过谋划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提升自身交通区位优势。焦作与郑州仅隔一条黄河,区位优势无可比拟。作为郑州的后花园,焦作借助优势快速发展,主动承接郑州的城区拓展、产业转移,郑焦融合势不可挡。郑焦铁路通车运营,焦作火车站南广场开工建设,太焦客运专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开启了我市以高铁为代表的大交通时代。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全面启动,武云高速公路主体完工,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利用交通优势,焦作扩大铁路网辐射带动范围,力促铁路网效益最大化,持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美誉度。太极体育中心、职教园区、图书馆、科技馆相继投用,城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覆盖面持续扩大。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快焦太高铁、郑焦铁路云台山支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六县市与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南太行高速、迎宾路南延暨黄河大桥、沿黄北岸孟州至武陟高等级公路、市区环城快速通道等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水是城市之魂,有了水,城市就灵动十足。我市还将加快城市水系、防洪蓄水体系、水利灌溉体系建设,构建“四横六纵五库六湖交织贯通循环”的城市水系;统筹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网络安全可控、数据安全可管、应急保障可靠;完善以电网、中心城区路网、公共交通、供水排污和供气供暖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市政整体提升六大工程,建设更加富有吸引力的宜居城市。
发力新业态,创新竞争优势
打造区域中心城,切忌坐而论道。
借助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东风,我市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等特色行业物流,积极引进培育物流新业态,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35家,建成1个大学生青年创客空间,注册企业42个,在孵项目50余个。博爱县撬动社会资金4000万元改造建成面积达5.8万平方米的博爱县电子商务大厦,吸引了云书网、云农场、洋妈妈、网来云商、集会网、居无忧等24家知名电商入驻,去年全县线上交易额突破6亿元,较2014年增长306%。温县全力打造的总投资3.5亿元的国际山药交易物流中心已经开工,同时完成了对“四大怀药”、太极拳、鞋业、调味料、休闲食品等方面的摸底调研和信息搜集,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及600平方米的配套集货中心。中站区成功引进由中青网打造的中青易蜂O2O体验园和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项目,目前微信商城已上线试运行,签约线下体验店52家。
电商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快递业的及时跟进和发展,又将成就电商更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此,我市抓住快递物流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对接郑州,完善快递配送网络,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并规划建设焦作市快递物流分拣基地,重点建设焦作邮政快递快件处理中心等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在全市重点乡镇布局快递服务网点。
我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电子商务中心区和电商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推进腾云电商产业园二期、阿里巴巴产业带、新浪区域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全市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达到600亿元;加快物流园区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改造步伐,规划建设与电商配套的快递物流园区,重点推进焦作(中站)物流金融港、河南(武陟)国家干线铁路公路物流港、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物流企业培育工作,力争新增5家AA级以上企业;推动快递下乡,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着力扩大家政、养老等领域消费,积极推进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
推动城乡一体化,提升城市影响力
打造区域中心城,不仅要内引外联,扩大城市影响力,还要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对焦作新一轮市域经济发展,将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不仅仅从速度上,更体现在质量上的发展。
按照提升核心、廊带聚集、多点支撑的思路,“十三五”规划提出,焦作将统筹优化区域功能发展布局,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推进形成“一核两廊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两廊指建设新焦济洛工业走廊和郑焦晋物流走廊;四带即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和大沙河湿地景观带。
与此同时,我市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产业的外贸能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把焦作建设成为河南省国际贸易的重点城市之一。同时发挥地处大郑州都市地区“半小时”核心圈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郑焦融合,联动新乡、济源、洛阳,与山西以及周边城市实现协同共赢,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郑焦融合的步伐正在进一步加快,焦作城市的魅力更加凸显。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涉及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加快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构建涵盖焦作在内的“一极三圈八轴带”、支持焦作转型发展、力争开工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推动太极拳等项目申遗等。
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宏伟蓝图的逐步展开实施,焦作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