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见习记者贾定兴)昨日,市红十字会在东方红广场举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健康适龄青年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点燃血液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活动现场,来自市人民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十余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向过往群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此同时,在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亭内开展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也吸引不少市民。一些市民在咨询捐献相关内容后,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志愿捐献者登记表进行填写。
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是否可以再生、对人体有没有害处?这是现场人们咨询最多的问题。对此,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能跨系分化成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复制、分化和归巢的潜能,捐献者在捐献后1周至2周内即可恢复到原先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身体无害,并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昨日9时许,23岁的市民闫娇娇在志愿捐献者登记表上郑重签名后,第一个走进青年志愿亭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她对记者说:“我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据了解,2003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截至今年5月8日,全市共有6700名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有39名志愿者成功向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昨日上午,我市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5份。采集后的血样数据将被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志愿捐献者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时,市红十字会将通知捐献者进行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