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中站区:充分就业接地气
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调研组莅焦
市领导督导“双创”工作
扎实督导 促进整改
马村区:科技创新得先机
创建文明城 家庭在行动
让女职工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
图片新闻
全国铁路运行图将迎来“大修”
韩国忠州市友好代表团莅焦考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村区:科技创新得先机

作者:本报记者 王言 本报通讯员 陈献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有两个消息十分提振马村区士气:

  5月,商贸旗舰鸿运国际商城与河南理工大学将签约互联网合作,依托鸿运国际商城的产业基础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智力优势,共同打造“创客空间”。这对于马村区加快发展高端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全力打造焦东商贸城,引领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业转型提升,意义不言而喻。

  河南理工大学将以和马村区政府的产学研合作为模板,向其他区域示范推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评价,此举探索创新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由地方政府主导,由职能部门收集企业和高校需求,精准服务,落到实处,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这两个消息都是马村区和河南理工大学牵手一年来的效果显现。去年5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马村区政府搭建平台,将全区企业“打包”与河南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对接。一年来,马村区科技局全力组织、协调、服务,高校科研人员接了地气,企业技术难题得到解决,双方对这样实实在在的产学研对接都予以点赞。

  在全市县市区首家以区政府名义和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马村区委书记翟耀南说,如同实体经济面临的供需矛盾一样,传统的政府服务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政府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当前,马村区正强力实施环境立区、商贸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全区转型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就在科技创新。区政府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就是一种供给尝试。政府根据企业需求搭平台、建通道,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在有效服务上多做“加法”,以更高质量的服务,激励市场主体迸发活力。

  平台搭起来,博士走进来。2015年10月,在马村区科技局的组织协调下,河南理工大学首批7名博士被派驻到马村区企业。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累计向马村区11家企业派驻9名博士,共征集和摸排企业技术难题20余个,达成科技合作意向6项。博士们下到车间,带着课题和任务与企业家交流,实实在在地接触企业的生产研发,不仅科研更有针对性,还帮助企业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企业对此感触颇深。焦作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美琼说:“博士到企业来,对企业是利好。比如,我们的专利产品jn-681的产品循环性能有问题,一直不知道如何解决。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张传详博士把产品的技术指标给我们进行了系列分析,还带样品到河南理工大学实验室检测。过去我们遇到技术难题,想找高校却苦于没有门路,现在专家常驻企业,有难题随时解决,企业技术人员还将到河南理工大学系统学习碳化炉、石墨化炉、电池线及电池检测线功能等知识,这对我们公司的新产品研发肯定会有较大带动作用。”

  “博士主动到俺这村办企业,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市英利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景瑞说,“目前,马村区待王街道东孔庄村的两家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环保压力,转型是必然,但很多转型中的技术难题没有攻克,企业很作难。同时,管理粗放、人才匮乏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管理提升和人员培训迫在眉睫。现在好了,区科技局带领博士来到企业,不仅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还帮助我们加强管理、培训人才,这样的支持真是及时雨。”

  不仅解决技术难题,博士们带来的还有管理理念的提升。中南焦作氨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顺利晋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将在“新三板”上市。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王挺博士与企业对接后,为企业举办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等多方面讲座,并参与企业“新三板”上市申请材料撰写和审核工作。下一步,他打算为企业进行“6S现场管理”和“员工绩效考核”两个主题的培训和指导,做好企业与学校科研生产的对接工作,以企业“新三板”上市为例撰写管理案例供MBA教学使用。

  高校博士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多次带领博士深入企业的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刘志超说,每一个博士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企业的很多技术难题,涉及多个专业,一个博士解决不了,河南理工大学就会组合相关专业的博士组成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博士们带着问题到企业,到生产现场与企业技术人员一点一点“抠”、一环一环“解”,专业知识不再仅是写论文,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士要求到企业一试身手。

  朱建平博士和温小萍博士都表示,企业觉得高校高不可攀,但博士下企业也没有门路,很多想法实现不了,现在渠道畅通了,科研也更有针对性。

  平台搭起来,服务是关键。服务产学研就是服务马村区转型发展大局。秉承这样的理念,马村区科技局在牵头产学研活动中不是一牵了之,而是靠前服务,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活动不摆花架子。

  得知鸿运国际商城想依托高校培训相关技术人才,马村区科技局多次上门和河南理工大学对接,按照需求联系协调,促成了合作。鸿运国际商城也将成为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在产学研对接中,马村区科技局多次组织校企双方沟通交流。有时博士和企业人员沟通不畅,其实是表达方式不同引起的误会,该局及时掌握情况,千方百计做好解释、“翻译”工作。刘志超感慨地说,他参加过很多产学研对接活动,很多都是会议之后没有下文,或是参观一趟不了了之。和马村区对接得如此顺利、深入,多亏有一位像韩俊意这样“扑身服务”的科技局长,他带着马村区科技局一班人把合作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设身处地为博士和企业着想。

  企业对此也深有同感。东孔庄村企业负责人张迎军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企业的焙烧炉余热有上千摄氏度,但一直没有很好利用,白白浪费掉了。为解决焙烧炉余热利用技术难题,他自己琢磨着做了很多实验,有一次甚至把一个大铁块放在炉里烧了一个半月,难题依然无解。马村区科技局组织企业参观河南理工大学热力实验室时,他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余热利用的方法,一下子“脑洞大开”。他说:“要不是区科技局组织企业去大学参观,好多信息俺根本没渠道了解。这不,我们坚决要求区科技局给俺村企业组织个‘专场’,让技术人员都去感受和学习,长长见识。”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马建宏告诉记者,该校每年产生三四百项专利,但专利的转化率很低,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马村区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对于高校科研成果走出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马村区科技局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看到了整个马村区的干部作风,这才是马村区“弯道超车”的最有力保证。

  马村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腾说,马村区实现更大作为,科技创新是突破点,干部作风是保证。此次产学研合作不仅探索了路子,更体现了马村区干部作风的转变。马村区将以产学研工作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和高校的联合科研、资本互助、成果转让、产业互动,实现共赢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