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世界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战果丰硕
要闻简报
河南对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地市 实施约谈和限批
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伊拉克一天然气厂遭恐袭 致11死13伤
广东新增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医生的“防身秘籍”
印度理工学院招考 要求学生不得穿长衫戴手表
喜见工地成风景
让科学成为另一种时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医生的“防身秘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办公桌对门,不要背对病人和家属;看见突然有反光,提高警惕;面对病人站立时不要站在正对面,应该采取侧面45度的站立角度,并且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这样站立不会给患者以压迫感,同时,当患者挥起拳头的时候,你能侧向移动,并用手阻挡;上述这些,是北京某三级医院医生林枫和同事们的“防身秘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唉妮儿:袭医事件毕竟是个别现象,医生如此刻意研究“防身秘籍”倒不如去提高医术和医德,想方设法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三七锦:美国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只要生命还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值得崇拜。医患之间不该是敌对的关系,患者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医生,医生以医术和医德赢得尊重,这才是良好医患关系的保障。

  @胜平王大头:这是对“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歪解。作为医生,虽然自我保护不可或缺,但提高医德更为重要。医生如果能和患者耐心沟通、坦诚交流,医者仁心加上法律保障,又何愁遭到患者的袭击?

  @阿七若丹:医患矛盾自古有之,连先秦时期的神医扁鹊都曾用“六不治”来自保,可见医者之不易。但医患关系恶劣到如今地步,也的确值得国人反思。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医生不是神,患者要的是医生尽心尽力,而不应该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恶语相向、恶意伤害。

  @雨中漫步2A:医生学“防身秘籍”对解决医患矛盾作用不大,一是面对准备充分的施暴者,处于被动状态的医生通常难以阻止悲剧的发生;二是面对情绪激动、失控的患者及其家属,医生的反击可能使对抗升级、矛盾激化。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消除医生的安全隐患。

  @山西马全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如果医生不钻到钱眼里、不让患者做多余的检查、不让患者吃无关紧要的药,我想患者感恩还来不及,谁敢对医生无理取闹呢?其实,“防身秘籍”大可不必。

  @奥格了:学“防身秘籍”是无可奈何之举,再说它并没有伤害到他人,我们不应该过多责备。无论什么人,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都有权利自我防护。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医生也一样。

  @平常一个人015:医闹事件频繁出现,甚至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防身秘籍”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应该广泛推广。

  【下期话题】

  等妈妈下课的小女孩

  5月12日,一张照片在网络走红,照片中一个小女孩站在商丘一高一间教室门外,身后放着一个塑料凳子,她以为自己犯了很大的错,手不知所措地抠着门框,双眼露出虚弱、怕羞的神情。原来,小女孩的妈妈是商丘一高教师杨崇利,当时正在教室里上课。当天,6岁的小女孩一直发烧,打了针还不见退烧,可是妈妈要上课了,生病的孩子一直缠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这位教师妈妈不得不把孩子带到学校,在教室门口放一张凳子。门外是自己的孩子,门里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杨崇利都放不下。对此,你怎么看?

  教室外,小女孩露出害怕的神情。

  (本报资料照片)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