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加强网络执行查控、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全方位进行财产查控……记者从市中级法院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即日起,我市法院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破解执行难是维护社会信用、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实现公平正义的最佳利器,执行生效判决、裁定,堪称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市法院牢固树立“以强制执行为手段、以和解履行为目的”的执行理念,围绕破解执行难,硬起手腕、强化措施、精准发力,把破解执行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破解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常务副院长具体抓、执行局长靠前抓、其他部门配合抓,集中人力和物力,合力攻坚。为提高执行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突发事件,我市法院执行人员按照不少于正式在编人员总数的20%比例配备,把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人员充实到执行一线。每个法院执行局警用车辆不少于3台,执法记录仪、单兵设备等现代化执行装备人手1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1份,解除干警后顾之忧,确保执行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创新驱动,全力推进执行改革。市中级法院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执行难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异地执行协作协助机制,提高异地执行效率;强化市中级法院统一管理职能,设立10个执行分局,对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执行力量、执行装备统一调配,对重大执行现场统一组织,实现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一盘棋”;建立指定执行常态化机制,凡是无法定理由超过6个月未执结的,无法定理由超过3个月不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以及因执行不力引发涉执信访的,一律由市中级法院裁定指定执行,彻底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执行等问题。
严厉打击拒执行为。2年多来,我市两级法院共拘留1001人,向公安机关移送298人,作出有罪判决64案68人,判决人数居全省之首;公布失信名单1.2万人,让“老赖”寸步难行;连续开展“雷霆行动”集中执行会战,彻底执结案件6306件,执行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尤其是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法院积极开展执行案件异地管辖改革试点工作,异地管辖案件立案率达66.6%,执结案件办案周期同比缩短21.3%,执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表示,面对执行难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下一步,我市法院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执行措施、丰富执行手段,全力提高执行效率;开展“雷霆行动”百日信访攻坚,集中化解一批涉执信访疑难案件;继续扩大信用惩戒范围,打造立体式曝光平台,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加强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7月底前坚决实现“点对点”网络查控房屋、土地信息,并完成与最高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对接。此外,我市法院还将强化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工商、税务、土地、房产、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执行信息资源共享,努力形成治理执行难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