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联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自主品牌几乎全面攻占SUV市场不同,在今年4月份SUV市场销量前10榜单中,自主车型仅占了4个席位。其中,宝骏560环比大跌40.7%;长安CS75同比下滑25.9%,排名降至第十六位;瑞风S3也跌出前10榜单。
相比自主SUV,合资品牌SUV在4月出现回暖迹象。其中,别克昂科威同比大增68.3%;日系车中,东本XR-V、东本CR-V、广本缤智、日产奇骏4款车均进入前10榜单,而XR-V、CR-V的增幅均超过了50%。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产品布局的逐渐完善,合资SUV车型逐渐丰富,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逐渐增多,开始抢夺原本被自主品牌SUV大面积占据的市场份额。对于去年靠SUV市场才扳回劣势的自主品牌来说,SUV市场份额的大幅度缩水,切实带来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内就已经有了关于“SUV还能火多久”的忧虑。按照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SUV市场在短期内是不会跳水萎缩的,整体依然会呈现向好趋势。可是,具体到单独的品牌来说,随着竞争品牌的不断增多,必然存在竞争程度加剧、销售压力增大、盈利区间缩小的现实问题。毕竟,连哈弗H6都已经官降,市场竞争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自主SUV的优势在于高性价比。以往合资SUV的主要售价在15万元以上,与主攻10万元阵地的自主SUV不交叉,因此形成了各卖各的、各有优势的市场局面。如今,随着自主品牌开始谋求向上突破,合资品牌价格下探的形势也越来越明显,以往相对清晰的分界线已经日益模糊,短兵相接势在必行。
近日,有韩国车企宣布将在未来2年内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廉价SUV,而此前大众和通用也公布了2018年前后在中国市场推出廉价SUV的计划。没有了价格优势,自主SUV在合资品牌廉价SUV面前还能具有多少优势,无疑是个问题。不仅如此,自主SUV的内部竞争也已经日益激烈,同价位、同定位产品比比皆是,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拉皮”模仿者也不乏其人,价格战早已催发。
要长久占据市场,产品力才是根本,自主SUV最终还要回归靠实力说话的原点。如果外力一来就溃不成军,那只能说自身还存在短板。希望自主SUV能扎扎实实出几款好车并延续下去,形成真正的中坚力量。那时,即便是山雨欲来,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