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遂宁公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一名交警在四川遂宁御景山小区外发现一辆违停的小车,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留了一张字条,称接病人耽搁10分钟。交警等了8分钟后,看见驾驶员扶着病人过来了,没有抄牌。该微博一发,引发了众多网友点赞:人与人之间还是信任的。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暖暖小月儿:执法需要照章办事,有规矩,我们就必须遵守;执法需要温情人性,有需要,我们就可以柔性执法。当代社会,我们不能用一个尺度去执法,而要用心去感受,对待不同事件要具体分析,不能僵化执法。我们的社会需要法律,也需要和谐,这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违反法律前提下的温情执法更受群众欢迎。
@雨中漫步2A:对于机动车违法停放、临时停车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有予以口头警告,令驾驶员立即驶离的规定。这说明交警对违规停车人不单可以罚款,也可以进行口头警告,令其尽快驶离。因此,遂宁交警没有对驾驶员罚款也是依法办事。
@清秀小丹:执法需要人性关怀,对待特殊事件,不宜直接开罚单,这样的执法才会让人感到心暖、心安。其实,感动和理解就在交警与群众彼此的言行互动中,我为遂宁交警的人性化执法点赞。
@不知潇湘在何处:司机处事很明智,交警执法很人性。正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才出现了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一幕,我们为该事件点赞的同时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真诚待人,相互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社会处处充满爱。
@深海林森: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执法!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火热的,生活中谁都难免遇上麻烦,而任何法律制度都有局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己。
@笨笨号外:人性化执法结出了和谐的果实,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就能多一点理解,使大家的隔膜少一些。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人性化执法绝不能越过法律的底线,合情更要合法。
@Z阳春三月去踏青:用真心换警察的爱心,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
【下期话题】
民俗与环保
近日,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中国规模最大的挖螺大赛”的报名消息,称7月初将在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举办“中国规模最大的挖螺大赛”,据说报名者已达近万人。随后,此活动遭遇环保组织的质疑,称挖螺大赛会对生态区的底栖动物产生危害。5月16日,记者从活动主办方处获悉,他们顺应公众意愿,决定停办挖螺大赛,将安排其他民俗活动代替。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