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中国规模最大的挖螺大赛”的报名消息,称7月初将在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举办“中国规模最大的挖螺大赛”,据说报名者已达近万人。随后,此活动遭遇环保组织的质疑,称挖螺大赛会对生态区的底栖动物产生危害。5月16日,记者从活动主办方获悉,他们顺应公众意愿,决定停办挖螺大赛,将安排其他民俗活动代替。
【观点1+1】
@芳心云天:立即停办破坏生态环境的挖螺大赛,安排顺民意、利环保的其他民俗活动,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雨中漫步2A:挖螺是当地百姓的一种民俗活动。该景区以举办“中国规模最大的挖螺比赛”为噱头,吸引近万人报名参赛,这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该景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扩大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但把原本淳朴的民俗活动变成商业味浓厚的挖螺比赛,失去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些得不偿失。
@清秀小丹:挖螺大赛吸引众多报名者,说明市场有一定的需求,毕竟大家都愿意找回童年时的记忆。可是在现实面前,我们又必须考虑生态环保的问题。在环保和民俗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环保。该景区用其他的民俗活动替代挖螺大赛,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可以理解,我们坚决支持。
@一更时分:当环保与民俗不可得兼时,必须毫不犹豫地选择环保。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常睿平:停办挖螺大赛,以保护环境为重,值得赞扬。优良民俗要传承,不合时宜的民俗,像燃放烟花爆竹等当禁。
@河北白帆:为景区听取民意,及时停办这项破坏生态环境的赛事点个赞。当景区的行为与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的时候,舍弃单位的小利而顾全环境保护大局,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单建华江苏:景区营销方式有很多种,但用这种方式未免有些过火。景区要想提高知名度,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能提高知名度,可谓两全其美。
@奥格了: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查挖螺大赛活动计划时就应该明确,任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民俗活动都应该禁止,而不是等环保组织提出质疑时才叫停。
@z531312762:挖螺大赛是让市民亲近自然,停止比赛是更好地保护自然,两者都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笑侃尘世浮华:民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民俗不可避免地失去大众认同,唯有弃其糟粕,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
【下期话题】
老人持报纸拍照
证明活着
据《长江日报》报道,对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社区的老人来说,如果腿脚不方便,领高龄津贴时就比较麻烦,需要其家人带老人持当天报纸拍的照片去复审,以证明老人活着,这让老人们心里特别不舒服。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