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人民网报道了广东省佛山市城市管理部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做法。目前,我市城区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巩固整治成果的艰巨任务,该如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佛山市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以“网格化”为依托,将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合理分解各项管理内容,注重责任明晰和工作落实,建立解决问题新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该市各街道尤其是城中村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开展多次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联合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既形成了执法合力,又提升了执法效能。”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部门参与联合行动,为城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佛山市采用“大综治、大城管”的联动治理模式,将交通、公安、工商、环卫等23个部门纳入“大综治、大城管”范畴,逐步构建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整治成果保持难、占道经营易反复等问题,在传统执法模式失效的情况下,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认真反思,决定引入物业公司,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记者观点
3年来,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为市民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归纳佛山市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3点启示:
一是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合理分解各项管理内容,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变重点保障为日常管理,把各项整治成果巩固下来。
二是积极探索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动治理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人员与流动摊贩的矛盾日益突出,流动摊贩阻挠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三是堵疏结合,设立临时摆卖点,引入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治理城市管理“顽疾”、维持良好市容秩序的标本兼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