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人社部将扩大全民参保试点
弯道超车咋实现
市政府召开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
我市召开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
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焦作推介会(深圳)举行
抄新社:谢延信式好人
冯营派出所办案办出“公开课” “群众流动评判庭”案结情未了
让农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我国成品油价“三连涨”几成定局
我市部分地区手足口病疫情上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孟州市莫沟村“一修复三实现”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霞 王秋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走进孟州市西虢镇的“老家莫沟”,迈过该村古朴的青砖门楼,一方上书“苗家茶馆”的彩旗迎风招展,引人注目。这是一处由农家小院改建的休闲茶馆,别看外表土墙蓝瓦,甚至有点陈旧,里面的设施却不寻常:自来水、天然气通进了厨房;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所;院内小花园下面是三格式生态污水处理池,生活废水经过三次处理净化后排出。“俺村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天然气、互联网,公交车通到了村口,污水和垃圾都要分类处理,现在俺的生活比城里人还高级呢!”茶馆主人苗树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经过生态修复的“老家莫沟”既保留了村庄诞生至今的痕迹原貌,又把自来水、天然气、公交、环保、通信、村淘等现代公共服务设施自然地融入其中,“老家莫沟”人在自然、恬静中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

  “公共服务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着眼于农村价值和农民幸福,让城市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向莫沟延伸,消除城乡差别、补齐‘短板’,打造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农村样本,然后再将之复制、推广。”该市市委书记李英杰始终关注着“老家莫沟”建设,念兹在兹的是“不能让它走偏”。

  记者采访时,和村民们聊起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他们会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个“最”字号工程。

  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记者在该村行走,一条1000多米长、正在种植低矮植物的沟渠吸引了记者注意。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苗小忠告诉记者,这是一条植物净化渠。他介绍,全村污水实行三管分离排放。一是雨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村民家中经三格式生态污水处理池排出的无味污水。三管分离排放的污水集中到村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然后流入植物净化渠,再次净化,进行排放。他说,居民家中的地下三格式生态污水处理池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每家建成后还可享受500元政府补贴……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排出的水可以浇地、无污染。

  最先进的资源分类处理中心。每天清晨,家家户户会把经过干、湿简单分类的垃圾放到由村里统一配发的放在家门口的垃圾桶里,回收人员统一回收,然后运到村资源分类处理中心。该中心利用先进的微生物杀菌除臭技术和高效新型的机械化自动分选技术进行垃圾资源分类及回收,实现回收再利用。记者在该村村口一家杂货店的墙上看到一块写着“一节废电池换一瓶纯净水”的标牌,该杂货店老板说:“这个标牌挂出已经半年了,很少有人拿废电池来换纯净水。俺村村民都会自觉把废电池送到资源分类中心。”

  第一家农村窑洞图书馆。室内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老苗书馆,打造了国内第一家农村窑洞图书馆,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记者在该图书馆看到,室内宽敞明亮,电子设备俱全,藏书逾万册;室外树木葱郁,镶嵌在苗家窑洞院落门楼上“耕读传家”的石刻非常醒目,村民和游人在读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汲取耕读文化的精髓。

  最大的村淘店。村淘店1000多平方米,由13间房屋组成,有土特产品展示中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村淘营业中心。村淘店可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网上代购、特色农产品代收代售、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村金融等便民服务,让莫沟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全球、卖全球”。这里还有远程医疗会诊、咨询中心,通过大屏幕,村民可以坐在这里,向北京、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咨询问题,接受医疗指导。

  令村民自豪的一个个公共服务资源要素,是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结果。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和平说:“一定要用财政资金给予莫沟村大力支持。”

  该市1年来在莫沟村陆续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改水工程,让群众喝上了放心自来水;将天然气管网敷设进村,全村180户村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实施改厕工程;做好村内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开通城乡公交线路,启用新型环保电动公交车,20分钟一趟,票价0.2元;投资建设医疗所、养老院、小学、银行网点等。

  如今的莫沟,基础设施不再是“软肋”,村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公共服务。

  迁出居住的乡亲又迁回来了。从小在莫沟长大,如今在新乡居住的75岁老人苗南方,前几天决定回村定居,当他搬进小时候玩耍的故居院落时,流下了眼泪。村民听说他要回来,早就把水冲式马桶给他装好。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活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

  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何征就是其中一个,他原来在城里办了一个运输公司,生意红火,和妻子长年在城里住。眼看着家乡越来越美、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他心痒痒,就和妻子回到“老家莫沟”承包了特色甜品店。

  城里人纷至沓来,在这里吃饭、住宿,小小的村庄堵车竟成家常便饭。曾因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而一度“静得吓人”的凋敝村落,如今人气惊人逆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