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马村区人民医院等专家组成的该区精准医疗扶贫义诊队来到该区贫困村——演马街道山后村义诊。记者在现场看到,9时不到,该村村委会大院已是人头攒动,内科、外科、眼科、妇科等义诊点到处都是等待检查的村民,村卫生室免费测血糖和做B超、心电图的医生护士更是忙得一刻不闲。此次巡回义诊,共义诊贫困家庭人员90人次,让利2490元,发放精准医疗扶贫健康卡55张。同时,对该村12户因病致贫返贫的村民上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免费发放药物。
巡回义诊只是该区精准医疗扶贫的一部分。“幸福,就是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孩子有学上,家中无病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举全区之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共同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马村。”在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该区区委书记翟耀南动情地说。
在全区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中,该区卫生计生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整合全区医疗优势资源,抓项目,精织医疗扶贫之网;惠民生,精准实施医疗扶贫之策;破难题,保障医疗扶贫之实等,逐步构建精准医疗扶贫的“马村模式”。
抓项目,精织医疗扶贫之网
该区重点项目工程——区公共卫生应急综合大楼目前正加紧施工,进展顺利;18个村卫生室项目改造工程进入尾声,其中16个村卫生室修葺一新,通过验收,剩余2家已装修完毕,等待验收,每家拨付的5万元项目奖励资金陆续到位。
精织医疗扶贫网要保证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该区通过争取国家、省医疗卫生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区人民医院和区偏瘫医院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建成“15分钟”就医圈。
“以前的村卫生室条件差,想改变又没有能力。现在的村卫生室亮堂多了,诊断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计划免疫室等6室分开,房屋总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马村街道靳作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杜甫粉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了解,该村老卫生室条件较差,没有好的医疗设备。去年,该区利用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不仅为该村投资新建了卫生室,还免费配置了集7项检测功能为一体的健康一体机(包括心电图、心率、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尿常规、体温检测)。该机还能整合二代身份证、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提高了村卫生室的信息化程度,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医更方便。
依托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精织医疗扶贫网。该区成立了精准医疗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按照“3+5”模式开展。“3”即精准医疗点对点、健康指导面对面、签约服务人对人;“5”即延伸服务,对贫困群众提供协调、指导、代理、对接和建议服务,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人员,每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
该区卫生计生委负责精准医疗扶贫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考核,区人民医院和区偏瘫医院负责组织专家对贫困村村民进行义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具体负责建立档案和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以及签约服务,做好健康义诊的通知、场地、协调等准备工作。目前,该区贫困病人签约服务率已达90%,形成了全科医生团队与贫困群众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记者跟随该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卫霞到她负责的山后村走访。该村村民张学悟的妻子因病瘫痪在床多年,外出就医行动不便。通过定期回访,专家给他的妻子制订了在家治疗的具体方案,并告知注意事项,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惠民生,实施医疗扶贫之策
该区安阳城街道张田河村村民王素萍因心脏病住院做手术,花尽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外债。她被纳为精准医疗扶贫对象后,安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医护人员分片包干的办法,为她本人及家庭成员每年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她本人每年至少进行4次上门随访,并开通上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本人医疗费用除按照住院补偿政策进行补偿外,还能按照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再次补偿报销,一年下来,为她节省了不少费用。
王素萍家只是该区259户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其中一个。今年年初以来,该区以全区16个贫困村的500多户贫困户为重点,对农村低保户、五保对象的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区财政全额补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
为贫困病人在治疗中开辟绿色通道,对急需救治的贫困病人实行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和缴费的“三先一后”医疗卫生服务便民惠民措施;同时免收门诊挂号费(或实行一般诊疗费由新农合基金支付),门诊各种辅助检查费优惠20%,门诊CT检查费优惠42元,免费接送住院病人。
开展健康义诊。抽调区人民医院、区偏瘫医院等单位的各科专家,成立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以及辅检科在内的健康义诊专家医疗队,每年至少两次对全区16个贫困村进行义诊,对贫困群众进行疾病诊断和指导,免费进行测血糖、心电图、B超等检查。
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依托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贫困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做到关口前移,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落实精准医疗扶贫惠民政策。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参合人员利用中医药服务的住院费用补偿起付线以上部分,补偿比例提高5%;实施大病保险补偿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推进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有效实施计划生育扶贫政策。
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组织各类义诊活动10余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发放精准医疗扶贫健康卡、家庭保健箱500余份,仅义诊一项就为贫困病人减免费用2.9万余元。
破难题,保障医疗扶贫之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扶贫,关键在精准。“精准发力就是要找准关键点,措施得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难处。”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腾对记者如是说。通过精准医疗扶贫,该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三个“精准”之实。
“精准干预”,保障群众少得病。该区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采用卫生计生委班子成员分包街道办事处、机关科室人员包村、社区公卫人员包户的三级分包办法,使全区700多户贫困家庭全部得到结对帮扶服务,主动干预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开展面对面与贫困群众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到户到人,从源头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推行健康体检服务和健康教育“村村过”制度,在精准确定贫困底数的基础上,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医定期进村进行体检、诊疗,每村每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推动健康服务关口前移。
“精准建设”,保障群众就近看病。该区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村级医疗水平。新建的贫困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都在80平方米以上,目前大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入村驻点为贫困村村民提供健康服务。筹集专项资金数十万元,按照缺什么配什么的原则,为贫困村的卫生室配备先进基本诊疗设备。
“精准帮扶”,保障群众看好病。该区通过邀请上级专家讲课、选送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等办法,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远程会诊、手术、培训等,实现“常见病症不出区”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帮扶,邀请市、区级专家授课,对包括16个贫困村在内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安排贫困村乡村医生进修轮训,贫困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该区69岁的许土成在市里一家三甲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二级高危、帕金森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住院一个月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医院劝其放弃治疗。出院回家后,家属为尽孝心和考虑到马村区人民医院离家较近等原因,送患者到该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该院利用郑大一附院远程会诊平台资源,让专家“面对面”会诊,给患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病人病情竟奇迹般一天天好转,现在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户外锻炼。这个远程医疗会诊开通以来,共会诊疑难病例149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