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对于沁河下游沿岸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沁河防洪治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为9.31亿元,工期为3年。这是沁河防洪治理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保证沁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好事,更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实事。
沁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素有“小黄河”之称。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太岳山南麓,在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峡谷进入下游平原,经济源市及我市沁阳、博爱、温县、武陟4个县市,于武陟县白马泉入黄河,河道长90公里,两岸现有堤防161.65公里,防洪保护区面积2116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37.60万人。防洪保护区内有高标准农田以及京广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郑焦晋高速、西气东输等重要基础设施。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以下左岸最大的支流,对两岸经济、文化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沁河下游与黄河同为地上悬河,洪水来猛去速,历史上曾多次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沁河下游防洪治理高度重视,把沁河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堤防加高培厚和险工加固改建。由于沁河洪水来猛去速,下游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为提高沁河下游防洪能力,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提出了加高、扩宽、加固沁河下游堤防,改建不符合防洪要求的穿堤涵闸,改建、续建险工的治理思路。去年10月,项目可研报告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焦作河务局局长王昊说:“本期工程建成后,沁河下游堤防将得到全面扩宽加固,堤防断面不足、险工破损、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沁河下游防洪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左岸丹河口以下防洪标准可达到百年一遇,为保护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
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关乎长远、关乎民生、关乎我市发展大局,工程建设征迁涉及我市4个县市、数十个村庄,工程占压区征地补偿、征迁安置工作量大。武陟县小董乡乡长吴全新表示,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牵涉该乡8个村的群众,该乡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主动服务,提供最优条件,营造无障碍环境,全力支持工程建设。
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设计、监测、监理和施工的参建单位多达13家。河南华禹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韩松年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建一流工程、创一流质量,争取工程早日完工,造福两岸人民。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