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该区的目的,就是通过创建“美丽楼院”这个载体,把该老百姓做主的事情,交给老百姓,通过搭建起来的社区协商治理平台,建立居民自治机制,探索一套长效机制,治理社会“微细胞”,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起政府依法治理和居民依法自治有效衔接的社区治理机制,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而正是“美丽楼院”的创建,让解放区一举多赢。
“美丽楼院”创建模式
解放区所打造的“美丽楼院”,绝不是简单地做好美化、绿化与硬化这些基础性工作,而是从体制上、观念上进行革新,以创建“美丽楼院”这种载体,以“居民议事会”这个组织形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搭建社区协商治理平台。该区探索出了“334”工作模式。
第一个“3”就是发挥三个作用。
党政主导作用。该区设立了235个楼院党支部、702个楼栋党小组、1359户党员中心户,让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投入到“美丽楼院”创建中。该区建立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逐年递增机制,在2014年、2015年区财政分别拨付579万元、873万元的基础上,拟于2016年再拿出1000万元支持“美丽楼院”创建,之后每年将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
居民主体作用。由楼院党小组组织,已经选举建成383个居民议事会,选出议事会成员2000余名,为楼院协商治理奠定了组织基础。该区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了民情恳谈、居民评议等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协商的有序开展,实现了居民从置身事外到当家做主的精彩转型,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社会协同作用。该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楼院协商治理,变“独唱”为“大合唱”,搭建共创共治平台。全区所有部门联系分包楼院,110名驻区单位人员加入了议事会。
第二个“3”就是坚持“三上三下”。
把居民意见收集上来,把初步方案公布下去。这是居民自我决策的过程。该区着眼于“创建‘美丽楼院’需要干什么”,通过议事会集中议、户代表座谈议、入户调查当面议、微信平台网上议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楼院重大事项和普遍关心问题的讨论,提出设想,并形成初步建设方案予以公示。
把方案建议收集上来,把最终方案公布下去。这是居民自我管理、协商治理的过程。该区广泛征求居民对初步方案的意见建议,修订后再次公布。同时,坚持居民同意率低于80%的改建项目不予实施,真正做到了尊重居民民主权利,落实居民决策意见,有效化解了社区治理中居民民主权利虚置的问题。
把反馈意见收集上来,把整改情况公布下去。这是居民自我实施、自我监督的过程。立足“创建‘美丽楼院’怎么干”,居民议事会将创建方案的实施权交给群众,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从招标、施工到结算验收,让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和监督,并按照居民反馈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决策完全兑现。
最后一个“4”就是实现“四好”目标,即共推自治管理好、共筑平安法治好、共享环境卫生好、共创文明和谐好。
事实证明,该区的这种做法与201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精神高度契合。《意见》的下发,让解放区吃了定心丸。这说明,解放区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先试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该区更加坚定了创建“美丽楼院”的步伐,号召全区党员干部投身到“美丽楼院”建设中来。
“美丽楼院”核心所在
从置身事外,到当家做主,这个精彩的转型,是对社区治理最好的诠释。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居民自治,而解放区通过“美丽楼院”创建实现居民自治的核心,正是居民议事会。
许多城里人都有感触,即便是住在对门的邻居也不一定认识,即便是城区的居民也很少投票选举过自己所在社区的主任。
城区居民行业不尽相同,对楼院事务和民主权利积极性不高,依邻而居却素不相识,大多因为没有什么利益共同体;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大多因为事情和己无关;居民民主意识不强,大多因为没有实现当家做主的意愿。解决了这些问题,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不是问题。解放区的做法可谓牵住了“牛鼻子”。该区创建“美丽楼院”,首先,成立居民议事会,每一个议事会成员都由居民票选,如果居民参与率不高,宁可工作推后,也必须保证楼院“当家人”的选举体现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其次,就是从改善楼院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环境、治安、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入手,评选星级楼院,举办社区邻里节,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这些工作实施的主体,正是由楼院居民自己选出来的居民议事会负责实施。
可不要小看了居民议事会,这是“美丽楼院”创建的核心所在,是探索居民自治的创新举措。“美丽楼院”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都要经过居民议事会。
该区七百间街道太行西路社区的制建院是第一批创建楼院,该院的居民议事会选出后,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居民共同参与,解决了困扰楼院多年的下水设施破旧破损问题;焦南街道朝阳小区楼院统一全体居民思想,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集中供暖问题;民生街道部队五号院楼院增加人防技防设置,不但建起了门岗,修建了车棚,还装上了监控探头……
“以前有事不关己的思想,回家就锁上门,看到院里乱了,就网上发帖抱怨,出门到处埋怨,从来没想过自己家门口的麻烦自己也有责任去应对。现在,有了协商议事的平台,我们在居民议事会的带领下,干大家想干的事,楼院环境、楼院风气一天比一天好,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大家也熟悉了,邻里关系也和谐多了。”制建院居民议事会成员程爱国高兴地告诉笔者。
“美丽楼院”创建以来,通过逐步规范居民议事会推选办法、完善议事制度等,达到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的目的。而正是居民议事会的建立,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实现了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的转变。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帮助居民议事会建成视频监控平台290余个,安装监控探头4500余个、“平安灯”238个,解决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超过了1万个。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却件件事关群众利益。“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温暖,融化了百姓的心,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引起了百姓的共鸣,赢得了百姓的褒奖。”解放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泓说。
该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居民议事会的选举中,居民参与投票率超过了80%,许多议事会成员的得票率超过了90%。可以看到,居民已经将居民议事会当成了自己的代言人,楼院的居民议事会成为了基层民主协商的前沿阵地。在创建“美丽楼院”过程中,该区涌现出了“互助车队”“爱心晾晒区”“道德讲堂”等一大批好人好事和感人事迹,先后有2名居民入选“中国好人榜”、5名居民获“河南省道德模范”和“感动焦作”人物荣誉称号,评选“身边的榜样”12人。
创建“美丽楼院”,居民议事会成为主角,全体居民成为主体。居民议事会,缩短了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实现了全天候扎根楼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疏通和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带领居民实现了自己对楼院内的诉求和主张,实现了居民的民主权利和应尽义务。此举,畅通了民意,提升了效率,办好了实事,实现了和谐。该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辖区居民对楼院自治组织的知晓率、满意率均高达93.12%。截至目前,该区第一批137个楼院、第二批187个楼院已全部建成“美丽楼院”,完成创建的楼院占总楼院数量的76%。第三批104个楼院创建工作已经于今年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