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在深处 做到实处
示范区“五到位”备战三夏
提前抓好三夏机收工作
作好三夏生产各项准备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图片新闻
立足“三早”备战三夏
苏家作村: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示范区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家作村: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耳边传来的是广播里播放的悠扬乐曲,映入眼帘的是美丽乡村的靓丽画卷,田野里麦浪滚滚,水泥路宽阔整洁,商业街人来人往,公交车穿村而过,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这是日前记者在示范区苏家作乡苏家作村耳闻目见的景象。

  为让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苏家作村两委班子经过科学论证,将全村划分为粮食生产区、蔬菜种植区、牲畜饲养区、商品市场贸易区和企业发展工业园等区域,陆续开办4家集体企业。后来,随着企业改制,该村于2000年利用郑常路穿村而过的区域优势,建起占地200余亩的工业园,现在已有11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达2亿元,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民富裕了,村干部就寻思着加强村里公益事业建设,建成了4栋教学楼和高标准的幼儿园、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并建立了4个文化休闲场所,安装了200多套健身器材。为了改善村内环境卫生,该村还修建了16个垃圾中转站,每天都有保洁员及时清运垃圾。

  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化强村,该村提供活动场地、音响设备,组织大家参加广场舞、现代健身舞、秧歌等文体活动,经常参加活动的村民超过2000人。此外,该村敬老院的软、硬件设施在当地也是数得着的,使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守护乡村传统文化,弘扬民间艺术。该村以龙凤灯舞传承为重点,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民间文艺活动。苏家作龙凤灯舞于2007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9月,苏家作龙凤灯舞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开幕式演出。该村利用这一文化瑰宝,组织商业演出,制作手工艺品,举办展览会等,将文化强项变成商业强项。

  “我们村自2010年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促进了全村特色产业的形成及村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村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该村党总支书记毋启富说。

  该村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校、全省“五好”村党总支、省级先进村委会、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