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一届新生儿专业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二届哮喘联盟(儿科)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曾先后在北京宣武医院儿科、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北京儿童医院NICU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疾病、儿童哮喘、儿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市自然科学技术奖1项,著书1部。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1年,把患儿当成亲人,努力让他们得到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呵护。她说,既然从事这一行业,就一定要做好,无论多苦多累,也要用心守护好每一名患儿的健康。她就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孟丽萍。
5月28日,记者走近孟丽萍,感受她的忙碌和辛苦及她对患儿的爱心和耐心。
1985年,孟丽萍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由于从小喜欢孩子,她毕业后选择了儿科。她从不因患儿的哭闹、不配合而不耐烦,对患儿和家长也总是温和亲切。多年来,孟丽萍治愈了无数身患疾病的孩子,使众多家庭重拾幸福,这让她坚定了一生奉献儿科医学事业的决心。
从细微处寻找患儿病因
“对于医生来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无论从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等各个方面都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孟丽萍表示,由于患儿无法表达自身的不适,儿科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长的描述,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来诊断患儿的疾病。为了避免发生漏诊和误诊,孟丽萍在诊治过程中总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从中找出疾病的真凶。
10年前,孟丽萍收治了一名3岁多的男童。这名患儿头颈不停地抽动,孟丽萍判断系锥体外系表现,但怎么也问不出相关病史。她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经过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一席话引起了她的注意。患儿母亲告诉她,患儿的小姨患有精神病,平时需要口服一种名叫氯丙嗪的药物。在患儿发病前,患儿母亲曾经看到家里地上撒落有这种药片。听到这里,孟丽萍眼睛一亮,真凶找到了,因为儿童误服这种药物会出现锥体外系表现。为此,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这名患儿很快恢复了健康。
勇于担当挽救患儿生命
儿科风险高、压力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儿科医生。然而,孟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说,儿童天真可爱,经常与他们接触,自己也显得年轻,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是格外开心的事情。所以,无论患儿的疾病多么危重,她从不轻言放弃,总是竭尽全力医治。
2011年4月底,该院普外科急诊收治了一名2岁多的小女孩。当时,这名女孩患有严重的腹膜炎、阑尾炎及肠梗阻等疾病。手术后,小女孩高烧一直不退,出现合并肺炎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病情越来越严重。该科的医生采取了很多措施都不见好转,便与孟丽萍商量将小女孩转到儿科治疗。儿科的很多医生护士听说后,纷纷劝孟丽萍不要接收。
“我们如果不接收,难道看着这个小女孩等死吗?”孟丽萍力排众议接收了这名患儿,并组织全科的医生护士进行病情讨论,多次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该科的医护人员还对这名小女孩实行全天24小时重点护理。孟丽萍更是以身作则,好多天都没有回家。
在孟丽萍与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女孩病情渐渐好转,20多天后完全康复了。小女孩出院时,她的家人拉着孟丽萍的手,不停地向她道谢。
多年来,孟丽萍积极钻研业务,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图为孟丽萍。
高永强 摄
相关链接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是焦作市临床特色专科。设有特护婴儿室、新生儿监护室等。该科在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婴儿腹泻伴脱水酸中毒、各种脑炎、脑膜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全市率先采用了小剂量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左旋咪唑擦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