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还儿童一个快乐童年
工作与家庭
让控烟来得更猛烈些
寄 托
6月全市公共文化活动信息发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儿童一个快乐童年
□周 畅 白靖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自古以来,儿童似乎就象征着简单快乐,而现在的他们,却或多或少承担着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大压力。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如何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已经成为对成年人的现实考验。

  “三成半学生睡眠不足,三成孩子上补习班”“平日披星戴月,周末温故知新,长假查漏补缺”“假期里一周要补6天的课,每日平均补课时间达6小时”……过早过重的学业压力带给儿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还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从媒体报道来看,近年来屡屡出现因考试没考好而做出过激行为、不愿上学回家、流连网吧以求释放压力等案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儿童的教育问题、压力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和学校。一些家长往往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是他们攀比心态的投射。在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辅导班,并经常提出考前几名、上名牌大学等要求的同时,却无法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爱学习、勤思考的榜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予以理解反而多加责怪,更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

  家庭之外,学校是适龄儿童停留最多的地方,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功能的老师们,在校园里也应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于师长、同伴和集体的关爱与温暖,而非将学生看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对象。不管是布置过多作业,还是提出过高要求,都无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校园和家庭,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习惯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方,而非将成年人各方压力施加给尚在成长的儿童们的场所。就在难得属于孩子们的儿童节,一些地方也曲解了节日的含义,将儿童节简单理解为文艺表演,让儿童们花大量时间排练、演出,最终仍是儿童表演给成年人看。这种典型的本末倒置,也造成儿童压力过大。

  玉不琢不成器。适度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儿童成长,但不应让孩子承担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作为成年人,我们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不受伤害,有责任还儿童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让他们在一个宽容、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