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形成合力 精准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6 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成合力 精准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摘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薛 勇
闫小杏
闫万国
郭晓黎
柴英杰
李红光
辛明景
马秀清
申邦国
周三良
崔 杰
穆建平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中央、省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了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市自我加压,提出了力争到2017年年底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脱贫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冲刺阶段。在此关键时刻,我市于昨日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对当前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扶贫工作作出安排。希望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确保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沁阳市委书记薛勇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沁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要求,严格工作程序,加大扶贫项目实施力度,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是厘清责任,聚力脱贫。完成脱贫任务,首先要做到精准聚焦,合力攻坚,从精准识贫入手,明确目标,厘清责任,凝聚合力,切实推动扶贫工作精准高效开展。

  二是紧扣发展,产业脱贫。没有产业带动,扶贫就没有基础。要坚持将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带动脱贫攻坚的硬支撑、硬抓手,围绕项目、企业、创业,精准发力,努力打造脱贫攻坚产业引擎。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要牢固树立大资源观、大区域观、大开放观、大统筹观、大旅游观、大创新观,整合周边300~500公里的资源,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三是争取政策,借力脱贫。抢抓国家、省对扶贫脱贫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更多资金项目红利,助力我市脱贫攻坚。一方面,研究相关政策,提高争取成功率;另一方面,统筹使用资金,提高扶贫实效性。

  四是政府兜底,确保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我们将认真履行党委、政府的兜底保障职责,以加大财政投入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资金,确保脱贫任务一个不落、圆满完成。

  沁阳市还将继续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补偿标准,防止因病因灾致贫;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土地指标给予专项支持;加大对九渡水库项目的协调支持力度,确保圆满完成九渡村扶贫搬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配套整合,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下一步工作中,沁阳市将认真落实王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对照省里即将出台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等5个办法和产业扶持脱贫等5个实施方案,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焦作市2017年度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工作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武陟县委书记闫小杏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扶贫项目实施力度,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是结合实际,确定思路目标。积极深入乡村和贫困户开展调研,确定了“两定制、一兜底,因村制宜,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确定了“双联双帮”的活动载体,实行县级领导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先帮解困、再帮脱贫的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精准,确保真正脱贫。精准进行识别,做到所有贫困户信息真实可靠,并建立完善贫困人口管理台账。精准制订方案,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包户单位职能、上级政策资金等制订脱贫工作方案。精准选定模式,确定了“产业带动、技能培训、企业安置、经营创新、慈善救助”5种扶贫模式。

  三是分解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出台了《县领导扶贫包村职责》《乡镇办事处县直帮扶单位扶贫工作职责》,分别明确县级干部、包村单位、乡镇办事处和两委干部及驻村第一书记的具体责任。明确42名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52个县直单位、1400余名党员干部分包4020户贫困户,帮助选准脱贫路子,尽快实现脱贫。

  四是健全机制,扎实有序推进。出台《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个阶段、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任务。

  五是严明纪律,坚持廉洁扶贫。扶贫工作中,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精准扶贫全过程,通过严明的纪律,确保扶贫攻坚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资金落实、机制落实、任务落实,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下一步工作中,武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要求,以王书记这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信心、创新举措,加大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坚决打赢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2017年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市审计局局长闫万国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市审计局负责帮扶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村。自去年8月份以来,市审计局从吃透村情民意入手,抓住脱贫致富这条主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分户帮扶与整村推进相结合。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对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因户制宜、因人施策制定了帮扶措施。

  二是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建立了副县级以上干部包户责任制,并组织大家同分包困难户进行了对接。多次深入到村进行调查研究,同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反复座谈讨论,寻找发展产业的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

  三是经济解困与智力帮扶相结合。不仅要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帮助该村找到发展经济的门路,还要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我们的帮扶工作只是开始,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驻村帮扶的各项目标任务。

  共青团焦作市委书记郭晓黎

  全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团市委迅速行动、全力参与,以“脱贫先脱智”为工作方向,扎实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工作形式上,将脱贫攻坚与团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以7136名贫困青少年为主要服务群体,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实现了共青团参与扶贫工作的日常化。将脱贫攻坚与团的自身建设相结合。五四前夕,引导市直机关百名青年干部到贫困村调研实践、结对帮扶;在“四帮四扶”工作中,团市委机关工作队为贫困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40多万元。

  工作内容上,一是助力生产扶贫,着力提升造血功能。举办公益电商培训班,惠及2000余名贫困村创业青年,推荐480名贫困家庭青年实现就业。二是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各类课外活动阵地20多个,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帮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三是实施人才扶贫,持续注入源头活水。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工程,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青年人才的合作交流。四是加强公益扶贫,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依托青年志愿亭和团属网络平台,组建志愿服务联盟,开展“一对一”关爱帮扶,打通志愿扶贫最后一公里。

  武陟县谢旗营镇党委书记

  柴英杰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谢旗营镇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开展扶贫攻坚行动。

  一是突出产业扶贫。谢旗营镇利用苗木种植的优良传统,鼓励群众通过发展苗木产业脱贫致富。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苗木,并在技术等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对劳动力不足或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将土地流转给苗木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优先考虑安排他们到合作社工作。

  二是突出党建扶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在脱贫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级班子强了、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强了,脱贫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实行党员干部联户。充分发挥“双强”干部、“双强”党员的帮带作用,努力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帮助带动他们脱贫。鼓励支持贫困村两委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为实现整村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修武县西村乡党委书记

  李红光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西村乡以“种特色田、挣劳务钱、走民宿路、谋电商利、发旅游财”的工作思路,开创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围绕模式精准发力。为群众量身定制扶持项目,精准定向施策,实现了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模式的转变。

  二是围绕农业精准发力。大力实施农业观光项目,共发展专业合作社44家,家庭农场3家,引进精品采摘园、薄皮核桃、皂刺培育等项目21个,发展深山土鸡、土猪等特色饲养5.4万只(头)。

  三是围绕民宿精准发力。以土岭民宿开发为契机,以点带面,预计在3~5年内,带动裴庄、桃园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村落跟进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是围绕旅游精准发力。积极推动“旅游+”的工作模式,近年来,共签约引进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95.6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370名。

  五是围绕文化精准发力。深度挖掘陶瓷、佛教、道教、红色旅游等几大文化品牌,拉长旅游链条,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武陟县人社局局长辛明景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武陟县人社局深入帮扶村詹店镇冯庄村摸底调查,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逐户制定了脱贫措施。

  一是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入手,为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二是发挥职能优势,对因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进行“私人订制”。三是提供资金帮助改善办学环境。四是提高贫困人员“造血”功能。五是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我们积极与卫计部门进行联系,通过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等措施进行帮扶,降低贫困户医疗支出。

  下一步工作中,武陟县人社局将把各项转移就业脱贫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及时解决转移就业脱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坚定信心,努力完成转移就业脱贫目标任务。二是多措并举,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四是继续加大创业政策扶贫力度。

  市委办驻武陟县大虹桥乡

  南张村第一书记马秀清

  驻村以来,根据南张村村情,我们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推进村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认真开展精准识别。成立村级扶贫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贫困户的信息变化;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对照贫困户条件、脱贫标准对全村农户进行了精准识别,找出致贫原因。

  三是深入开展精准扶贫。针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和村民健康状况,开展义诊活动;针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和管理落后的果农,开展了果树技术管理培训;针对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投资扩大了妙乐采摘园建设,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环境。

  博爱县职专驻博爱县磨头镇

  大屯村第一书记申邦国

  为了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博爱县职专全体党员到大屯村与151名贫困户现场对接,实施精准扶贫,入户座谈,倾听百姓声音。

  按照博爱县扶贫办统一安排,博爱职专肩负起省级“雨露计划”人才培训基地的任务使命,先后派出专业课教师30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10余期,惠及贫困户274人,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电焊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

  与县扶贫办结合,组织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代表、村两委干部,先后奔赴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最终确定优先发展冬桃种植和蒲公英种植项目。目前,150亩冬桃长势喜人,70亩蒲公英种植基地也正在实施中。

  因户施策后持续跟踪,建立脱贫台账,根据贫困户的家庭经济变化,逐月向乡、县扶贫部门上报脱贫情况,力争2016年脱贫73户329人,2017年脱贫78户364人。

  武陟县谢旗营镇亢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周三良

  在帮扶工作中,帮扶工作队按照精准对接、精准扶贫、精准服务、精准宣传,认真开展工作,针对重点帮扶的3户亢小旦、亢俊杰、亢春生,先后8次深入村委会和贫困家庭了解情况,记录扶贫日记,制订帮扶方案。其中亢小旦是低保贫困户,亢俊杰、亢春生是一般贫困户。

  针对亢小旦这一户的脱贫措施是:与卫计委结合,联系医院,治疗其爱人疾病,同时推荐亢小旦到苗木合作社打工(一天50元左右),增加家庭收入。针对亢俊杰这一户脱贫措施是:推荐其到苗木合作社打工(一天50元左右),增加家庭收入。针对亢春生这一户的脱贫措施是:与卫计委结合,联系医院,治疗其腰椎疾病,同时推荐其爱人到苗木合作社打工(妇女一般到农场就是刮草,打药、浇水、改沟等,一天40元左右),增加家庭收入。

  通过帮扶确保这3户到2016年年底实现脱贫致富。

  温县武德镇亢村

  帮扶工作队队员崔杰

  按照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工委关于开展党员联户帮扶贫困户的要求,帮扶工作队多次到亢村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需求。

  脱贫关键是就业。只有家庭拥有劳动力的人长期稳定就业,才能脱贫。就业的核心是进行技术培训,使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技能然后才能就业。对于贫困户缺乏技能的情况,帮扶工作队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安排贫困户成员进行技能培训。

  结合走访帮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下一步帮扶工作中,帮扶工作队将针对不同贫困户的需求,制订更加具体的就业培训计划,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河南粤禽农牧有限公司

  董事长穆建平

  河南粤禽农牧有限公司结对帮扶村是大虹桥乡南古村。公司大力支持南古村搞村文化建设,对活动场地进行地面硬化,投入8万多元购置体育器材15套。与村委会结合,寻找适合贫困户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技能培训,增加了家庭收入。充分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产业扶贫,或申请一些国家项目资金,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建起了养殖大棚。

  今后,公司将以产业扶贫为主,在已有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将精准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立足养殖业,选择有意愿、肯劳动的一些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大棚。二是吸纳贫困户人员到公司就业,通过岗前、岗中技能培训,增加贫困人员一技之长。三是继续搞好文化扶贫,继续资助贫困村搞好村文化建设,丰富贫困村文化生活。四是持续不断地向社会献爱心,资助贫困户家中的贫困生上学,实现作为“社会公民”企业的社会价值。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璐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