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沟来水了,闲置多年的四寸泵又能派上大用场了!6月15日之前,能实现玉米一播全苗,玉米丰收是板上钉钉的事!”5月23日,修武县郇封镇王里长屯村高产示范户李全道乐呵呵地说。
王里长屯村位于海河流域大沙河支流,过去隶属于修武县原葛庄乡行政管辖,由于在泄洪区范围内,村里村外沟渠交错纵横,基本实现了洪能泄、旱能浇、碱能排,大沙河上的常桥大闸处在王里长屯村下游,大多数村民农田灌溉都使用四寸离心泵,从沟渠中抽河水。
5月17日下午,在李全道8亩多高产创建示范田里,修武县乡镇和粮食、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正在迎接国家粮食协会考察团调研。此时,郇封镇党委书记韩保田意外地发现高产田里有小麦枯死现象,在农技人员答复灌溉不足时,李全道走上前来“告状”。
“自打2005年撤乡并镇以来,俺们葛庄乡变郇封镇,水利管理也由防汛变抗旱,离心泵变潜水泵……”61岁的李全道高声地说。
“假装误会”。韩保田向老李这样解释:“咱们镇官司桥年久失修,今年镇上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修缮。这不,常桥大闸提闸放水,造成周边乡村沟渠里没有水。”
李全道还不依不饶地说:“缺水是暂时的,地下水位下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长期深耕乡镇工作的韩保田,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上前,向老李问个究竟。
李全道带着韩保田,一边看路旁的河沟和废弃的水井,一边讲述这些年周边村水资源利用的变迁。
“常桥大闸管理得好时,俺常看村北边的河沟里水位保持在80分米左右,村子的地下水位很浅,才5米多深!”李全道回忆起过去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如今,周边村水资源利用陷入“怪圈”:地表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白花花的大沙河水流走,地下水被农田灌溉大量开采,又没有得到及时补源。即使国家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又是打井,又是配备潜水泵,但水井是越打越深,由原来的50米增加到现在70米,潜水泵的扬程由30米增加到50米,农忙时,每亩地的浇水成本也由5元涨到20元。
“夏种之时,上游各乡村疯抢河水,俺们村根本排不上班!没办法,大伙儿只能向井水求救,但是你抽、我抽、他也抽,水位降得快,浇地花销嗖嗖往上涨!相反,在眼下这个水利管理关键期,如果及时放闸,河沟里储满水,夏种灌溉就不用愁!”李全道说出了“秘籍”。
韩保田向李全道频频点头,还当场承诺、打包票——在三夏来临之前一定会放闸储水!今后,镇上还会多派人手,加强常桥大闸管理,平时加强地下水补源工作,进一步涵养水源。
随着官司桥加紧建设,5月20日,常桥大闸已放闸,王里长屯村的河沟又响起了潺潺流水声。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