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新乡市党政考察团莅焦考察
王小平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
市领导到平窑村调研扶贫工作
今日晴天为主 最高气温32℃
我市部署“扫黄打非”工作
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
司法部调研组莅焦
市领导调研精准扶贫和沁河防汛工作
国务院南水北调调研组莅焦
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召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
——孟州市莫沟村“一修复三实现”系列报道之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王秋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孟州市在破解农村精神缺失难题中,引导村民把传统文化和道德回归作为“老家莫沟”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记者近日在该市西虢镇莫沟村采访时,街道墙壁上悬挂的标语令人眼前一亮:“相见及待人,真诚而本善”“家庭好和美,孝道是根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浓浓传统文化氛围让人心涌暖流。

  该村西头有一座6间大的土坯瓦房,大门高悬“和睦家园大讲堂”牌匾,屋内座位齐整,电教投影设施齐全。每周六晚上,村民在这里聚会,邀请优秀国学讲师授课,传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髓,讲解以传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授课完毕还有分享环节,听众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从去年10月份至今,这种聚会坚持不断,村民们称之为“文化赶集会”。

  这里曾上演过宋聚荣老太太当众三鞠躬的故事。70岁的村民宋聚荣曾因女儿女婿有矛盾而烦恼,自从女儿女婿参加“和睦家园大讲堂”学习后,变得相敬如宾。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和睦家园大讲堂”正在举行,宋聚荣举起双手要求“说两句”。只见她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着国旗一鞠躬,说:“这一鞠躬给咱们尊敬的习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让咱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接着,她对着孔子挂像一鞠躬,说:“这是给咱老祖宗鞠的躬,感谢他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懂礼仪。”最后,她面向大家一鞠躬,说:“这一鞠躬送给咱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他今天不在场,可他哪一周不来咱莫沟村几趟?天黑下着雨还来呢,没有他和市领导,哪有咱莫沟村的今天和将来!”

  “和睦家园大讲堂”在该村开办半年多,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村风民风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打算离婚的夫妻关系变得和睦了;老信访户不上访了;每天6时多,家家户户开始打扫院落,清扫街道;每到节假日游人多的时候,老人们义务给前来观光的游客看车、引路;村委会大院、老年养护中心等公共场所,每天都有义工轮流打扫;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自发编撰了《莫沟村民公约》,人手一册,成为全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该村还把村里多个姓氏的祠堂进行整合,深度挖掘祠堂育人功能,通过讲家族故事、唱家族歌曲、立家训族规等多种形式,倡导良好家风、传承礼仪道德、推进家庭和睦。“俺村人人都是志愿者,俺村的村风就是奉献乡里、互助互爱、和睦共处。”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苗小忠说。

  这种“奉献乡里、互助互爱、和睦共处”的村风在“老家莫沟”建设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张力。从传统建筑修复到窑洞改建,从农耕文化传承到乡情乡愁再现,一砖一瓦精琢细雕,一步一景乡土风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沸腾,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行动。

  苗小忠主动把50亩不到期的承包地上交村集体,自家的汽车运输生意闲置快一年,他贴人、贴时间、贴金钱、贴精力,顾不上老人、顾不上孩子,一心扑在莫沟村建设上,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舍干部”;村委委员王珍珠含泪拆迁自家猪场,把几十头刚出生的小猪崽低价出售,损失了几万元。在村干部的带头下,全体村民主动搬迁、拆迁,毫无怨言地支持“老家莫沟”建设。

  70岁的老匠人万奇生精通民俗建筑营造技艺,“老家莫沟”开始建设后,他和几个技艺精湛的徒弟推掉了外面一天几百元的高薪工作,主动参加村容村貌修复,留住快要灭绝的泥瓦、木工等传统技艺,将“工匠精神”演绎到了极致。

  随着传统文化和道德回归,种种“文化短板”同时也在莫沟补齐。“老苗书馆”日夜开放,苗家“耕读传家”的文化瑰宝得到保护;“席家布坊”从清光绪三年传下来的织布机又响了起来,72岁的李瑞兰是该村唯一能够纺花、浆线、织布的手艺人,她的手艺如今有了传承人;木刻石雕等木工石匠的技艺经过建设“老家莫沟”得到挖掘,民间高手和能人巧匠的手艺成为一种文化被保留、传承下来。该村还有村民自己演自己的新潮电影、电视微剧,村里的老老少少全员行动展示才艺,有村民自己组织的歌咏比赛、诗会……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莫沟人找到了文化兴趣、特长所在,驱动着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我们的目的不是只做一个莫沟村,而是要将之在孟州市进行复制、推广,连点成线、结线成面。孟州市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动员会已经召开,下一步我们将沿着汶水河两侧上下20多个村庄先行实践,打造生态村系、展示南太行窑洞文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展望发展前景,李英杰踌躇满志。

  乡愁梦中有几回,折绿莫沟情更浓。生态恢复凝聚乡愁记忆,公共设施方便生活起居,多种经营实现共同富裕,传统文化延续村风家训……这就是“老家莫沟”——新农村发展方向在孟州的大胆探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