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朱明哲
近日,市外国语中学组织召开“总结教学,凝练成果”研讨会,记者走进该校,感受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成果。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14年8月,焦作一中老校区整体划归市外国语中学。这里,承续着山阳大地70年文脉;这里,承载着我市教育百年希望。为使更多的优质生源享受到优质的师资及教育环境,同月,该校成立了“一中合作实验班”。该实验班由焦作一中优秀教师任教,并与焦作一中同步教研、同步测试。每学期,该校教师都会到焦作一中参加集体备课,该校学生也会到焦作一中体验学习。
近年来,该校发展势头强劲,高考成绩逐年大幅提升,目前在校的高一、高二年级“一中合作实验班”成绩突出,在历次市统考中傲立群雄,分别占据全市市级示范性高中全部一本的75%和80%。在一次全市期中统考的市级示范性高中排名中,高一年级前10名该校占了9人,前50名该校占了36人,前100名该校占了61人;高二年级前10名该校占了8人,前50名该校占了24人,前100名中该校占了44人。
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严格管理,得益于教学改革。”该校教学副校长皇甫幼逞对记者说。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素质
“学校之所以会变得高效,主要源于学校严明的纪律。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没有纪律约束,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制度的实施、纪律的约束,是为了使校园更加文明、安全,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皇甫幼逞表示。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五零教育”,即课堂零茫思、自习零抬头、课间零喧哗、作业零迟交、个人零违纪;严抓“七大纪律”,即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作业纪律、考试纪律、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卫生纪律,以此形成严谨的校风,进而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各处室人员参与的督察队伍,从起床、早操、就餐、上课、课间、放学、午休、晚自习到就寝等9个时间点,都有明确要求和奖惩办法,并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无缝隙”管理,保证做到有学生的时候有老师、有学生的地方有老师。
该校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班主任司磊在研讨会上提出,要帮助学生做到“收其心、束其形、授其法、提其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没上课,同学们就早已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准备书本用具,取代了原来的嬉闹。自习课上,做题的同学拿着笔不停地算着、写着;被问题难住的同学,把头埋进臂弯里思考;默默背诵的同学,一会儿专注地看着书,一会儿紧闭着眼睛,嘴里嘟囔着……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该校还开展班班、生生结对挑战赛,比学习、比纪律、比干劲、比卫生,并要求学生“行动迅速、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教育学生以学习为中心,严于律己,紧张学习。
优化教学策略 强化三年备考
为进一步适应高考的要求,提升课堂效率,优化高考备考策略,近年来,本着“高效学习、能出成绩”的原则,该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能出成绩的课堂就是好课堂,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理念,围绕提成绩而优化讲与练。
该校推行“双习一讲一练三评”教学模式,切实在“研、课、教、练、辅”等环节实施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课堂上,教师只精讲15分钟,给学生留足预习、复习的时间,学生可当堂训练,并进行自评、互评。
为提升教学水平,确保高效课堂,该校实施“备班”制度。每次考试过后,所有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促进,共同研究课程改革方案及教改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力争做到课堂重实效、学法重指导、知识重迁移、整体重提高。
在抓好高效课堂的同时,该校还对学生进行每周一节限时训练,学生可将错题归纳在《积累与纠错本》上,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找不足,提升成绩。
该校一方面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对课堂教学、作业处理、堂测堂练等教学环节制订全方位的优化方案;高一、高二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精讲多练、强化基础,同时优化尖子生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制订详细的高三备考方案,继续践行“以考定教、以学定教,紧盯基础、紧盯做题”的教学策略,确保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