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金华、朱明哲)近日,市第十一中学的24名高三学生因持有科技创新成果奖而获得985、211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降分优先录取资格。其中,该校高三学生杨阔获得北京化工大学自主选拔预录取资格;卢梦阳获得天津大学保送生资格;吴佳茗因持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了中国矿业大学自主招生初审。
何以取得如此成绩?该校校长吴林强说,得益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全面推行。
据了解,在2014年,该校成立了创新名师工作室,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交流研讨、共同成长”为宗旨,打造了一支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交流为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并以创新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分享创新案例,讲解创新方法,启迪创意设计,指导论文写作,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专利申请,发现、培养和成就了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与此同时,该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科技创新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该校还以自制教学学具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和小小发明家竞赛等赛事为平台,及时评定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发生改变,重点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科技创新成果奖成为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了助推优秀学子冲击名校,该校将科技创新教育向所有年级、学科和班级渗透,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竭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升入名校开辟绿色通道。
仅2015~2016学年,该校就产生创意设计600余项,122个项目被推荐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1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名学生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3名学生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创新·智慧奖和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奖,6名同学荣获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累计获奖175人次,150余名学生持有科技创新成果奖证书,具备自主招生报名资格。
由于该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河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
目前,该校创新名师工作室不仅组建了我市首个科技创新辅导团队,开通了我市首个创新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而且成立了我市首个创客基地学生社团,在学生中间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讲授发明技法,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设计,组织开展科技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