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徐慧芳:让更多人受益于太极拳
美国西雅图设立“太极宗师陈正雷日”
陈家沟景区 推出高考毕业季和端午节敬老优惠活动
陈正雷·中国太极梦·百城千场太极公益 大讲堂焦作站启动
发展日新月异 未来需年轻力量注入
每周一式
入场须知
通告
大型货车限行通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慧芳:让更多人受益于太极拳
本报记者 杜 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她自结缘太极拳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为得太极精髓不懈求索;她拳技精湛,多年来,在各种太极拳赛事上摘金夺银;她立志传播推广太极拳,让太极文化惠泽众生,在家乡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爱好者。她就是焦作市槐园太极拳社教练、国际太极拳武术六段、国际太极拳一级教练员徐慧芳。

  徐慧芳自幼体弱多病,父母无意间了解到太极拳的强身健体功效,于是徐慧芳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了练拳生涯。

  徐慧芳说,上世纪80年代,太极拳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教授太极拳的教练也不多。“当时我们班上的一个老师会打太极拳,我和几个同学就跟着他练,由于老师要求严,最后只有四五个同学坚持了下来。”徐慧芳回忆说。站桩、跳楼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老师对打基础阶段要求极为严格。功夫不负有心人,练拳3年后,在1991年的焦作市太极拳比赛中,徐慧芳获得拳术比赛一等奖。

  2004年,徐慧芳拜入中国当代陈式太极拳名家、焦作市槐园太极拳社社长陈骁伍门下,开始更加系统地习练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器械、推手等。

  徐慧芳做人耿直,做事执着。虽为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自从开始习练太极拳,她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太极拳上。为了练好太极拳,她只要一有时间,就跟在师傅的身后比画。她如痴如狂地置身于太极世界中,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不停地汲取着太极理论知识以及太极演练技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太极套路演练流畅自如。同时,她惊喜地发现,每天只要练过太极拳,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

  2005年8月,在我市举行的国际太极拳比赛中,徐慧芳获得太极拳套路比赛一等奖,器械比赛二等奖;同年被授予河南省二级优秀太极拳辅导员;2010年,参加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获得太极拳套路和器械比赛两个一等奖;2011年,参加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得拳术套路和器械比赛两个一等奖;2013年,在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获得拳术套路比赛一等奖和器械比赛二等奖;2015年,参加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得套路一等奖和长器械二等奖。

  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对此,徐慧芳一点都不担心。她说,陈骁伍老师办拳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拳术得到继承,不在于徒弟的数量有多少,而是要让每一个弟子都学到真功夫。“我跟陈骁伍师傅学拳已经10多年,他教我们时特别注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教授适合的套路,并且只要是弟子想学的,他都一遍一遍毫无保留地教,让我们的功夫一步一个台阶,快速进步。”徐慧芳说。

  在徐慧芳的影响下,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开始跟随她习练太极拳。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太极拳,更加坚定了徐慧芳传播太极拳的决心。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她在龙源湖公园建立辅导点,积极传播推广太极拳。同时,她将太极拳的技击、养生、表演等功能分门别类,按照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因人施教。

  如今,只要有人来找徐慧芳学习太极拳,她从不推辞,跟着徐慧芳习练太极拳的学生不计其数从6岁到60岁的都有。“太极拳是健康的事业,能做这样的事业,是我的幸运。接下来,我希望能和更多真正喜爱太极拳的人一起将太极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习练太极拳中受益。”徐慧芳说。

  左图 徐慧芳在龙源湖公园教拳。

  本报记者 杜 笠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