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焦作李根发威助中国男篮两连胜
精准发力奔小康的“中站实践”
我市狠抓三夏农机安全生产
端午小长假 我市旅游全线飘红
图片新闻
我市“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咬死目标 对标加压 严抓落实
打好防汛主动仗 营造发展好环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发力奔小康的“中站实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时俱进、勇争一流的中站人,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

  经过全区12万人民的艰苦奋战,“四个中站”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休闲产业区“四大板块”,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工业经济“两大产业集群”“六大特色园区”强势崛起,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放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最强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弯道超车”,增幅进入全市“第一方阵”。过去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8%、15.3%、22.5%、14.2%、12.5%和12.9%。

  “四个中站”描绘小康新愿景

  “建设四个中站,全面建成小康,是中站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全区12万人民的共同期盼。”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说。

  近年来,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面总结经验、梳理中站发展思路、科学分析并精准把握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的战略决策。

  作为引领中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四个中站”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操作性。

  建设实力中站,就是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民强区中心任务,强力抓好工业转型攻坚、三产优化升级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壮大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休闲产业区,努力建设产业结构优、产业基础牢、创造财富能力强、竞争力突现的实力中站,力争5年内打造1000亿的产业规模,10年内打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两个千亿级的工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市有位次,进入“第一方阵”。

  建设绿色中站,就是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强化环保治理和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区功能,完善生态体系,建好生态、水系、城市景观,持续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绿水环绕、城在林中、绿在城中、区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色中站。

  建设活力中站,就是完善各项激励机制,重视思想文化道德引领,重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重视激发全社会的热情和创造力,强力抓好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文化道德建设和环境优化,努力建设社会活力迸发、创造源泉涌流、政策体系完善、创业环境优良、人心思进、向上向善的活力中站。建设幸福中站,就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关心关怀关注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强力保基本、保就业、保普惠,努力建设社会公平正义、人人得到尊重、就业能力强、民生有保障、家庭幸福安康、社会平安和谐的幸福中站。

  上下同心,共建小康幸福家园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更是一次豪迈的进军。

  中站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启新征程,拉开了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四个中站”建设中,形成了万众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在实力中站建设上,该区以工业转型攻坚、三产优化升级,发展壮大西部产业集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特色商业区、生态休闲产业区为抓手,掀起了实力中站的建设热潮。

  西部产业集聚区按照循环发展战略规划和主导产业招商图谱,坚持招大引强、集群发展、科技支撑、产城融合,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扩大了集聚区经济总量。去年,该集聚区成功晋升全省“一星”产业集聚区,入选全省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试点。

  在活力中站建设上,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4年引进了202个项目,总投资285.3亿元,积蓄了强大的发展新动力;通过大力实施“强二优三”发展方略,产业结构实现了多元发展,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7∶32,通过围绕氟、锂、钛、硅、锆五大化学元素强链、补链、延链,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中原绿色环保材料产业园、多氟多、佰利联、三木、鑫诚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现代化工、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高档耐火材料、食品加工、中原涂料基地六大特色园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批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产品结构实现了从低端向高端、从“中站制造”向“中站智造”的转变。

  在绿色中站建设上,通过治山、治水、绿城,调结构、促减排、优环境,演绎绿色崛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建设“两型”社会的全新路径,实现了以天蓝、地绿、水清、低碳为特征的生态宜居之城的蝶变。

  在幸福中站建设上,中站区教育、卫生、民政、城建等部门,紧紧围绕均衡教育、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了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区卫生系统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兴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妇幼保健站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区开展12项公共卫生服务,使群众享受到了便利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区民政系统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区级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对区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水平,落实了老龄补贴政策;区教育系统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高位均衡,狠抓名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了全区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硕果盈枝,阳光洒满小康路

  初夏时节,记者在中站区城乡采访,真切地感受到小康社会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实力更强了。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36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36.5亿元,增长18%。今年一季度,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1.1%,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活力更足了。以西部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活力大增,入驻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上市(挂牌)企业4家。去年,该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伴随投资22亿元的氯化法钛白粉、投资10亿元的含氟精细化学产品等46个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中原绿色环保材料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六大特色园区;依托电商产业园,中青易峰电子商务的落地,中国网库、万商国际店商、深圳好实在等电商纷纷签约,电子商务成了新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催生了以多氟多、佰利联、开元化工等一大批以科技为先导的高科技企业,现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1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近2年获得省级、国家级科研成果鉴定12项,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61项。

  生态更靓了。万亩生态植物园、许衡文化公园、龙翔矿山公园一二期工程建成开放,龙翔矿山公园三期、焦晋高速公路两侧矿山复绿工程正在建设;南太行景观带绿化2000多亩,遍体鳞伤的北山重新披上了新绿;大沙河带状湿地,一步一景,形成了生态体验区、水景观区、水天一色区、荷塘垂钓区和亲水游园、田园风景游园等美丽景观;城市见缝植绿、拆墙透绿、立体挂绿,一路一景,一街一点,街头游园点缀其间,公园绿地面积130.2公顷,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0.8平方米;龙翔省级森林公园、龙翔体育公园、特色城市游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一个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中站,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

  普惠更多了。均衡教育的阳光普照全区,去年中招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城区及市直第一,许衡试验学校去年以超过焦作一中分数线110人的佳绩居全市第一。焦作四中高考成绩继16次雄居市级示范性高中榜首后,去年再次勇夺第一,本科上线率达到54.2%。随着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进工厂、进社区,变成了工人和市民。3年全区建成安置房61.8万平方米,安置搬迁群众15000多人,尚有32.8万平方米安置房在建,建成后可再安置群众8000多人,1.5万农民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增加了收入。全区实现了“五险合一”,初步建立了“大社保”格局,去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91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28人。

  “谋小康之业、扬发展之帆、惠民生之道,奔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中站人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董红倜信心坚定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