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团队:他们从当初的两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人,从一个医院的弱势科室发展成省中医重点专科。
这是一个有耐心的团队:一个动作,他们每天要做上百遍,甚至上千遍,但他们没有丝毫厌烦。他们用专业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帮患者走出人生低谷,重获健康。
这个团队,就是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医护团队。多年来,他们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标准,用实实在在的疗效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口碑。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前不久举行的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杨明军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成为我市中医康复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此外,他还是河南省针灸学会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去年,他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原健康好卫士”称号。
从医26年来,杨明军凭借一手绝活,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尤其在推拿方面,杨明军得到了全国推拿名家高清顺的真传,同时他还吸取了诸家推拿之长,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会贯通,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杨氏手法”,力求做到“机出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明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疗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及各类骨病手术后遗症。鉴于其在中医康复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前不久,他当选为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外,他还是焦作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脐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先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一附院进修学习的该科副主任中医师王海琴,1991年从河南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至今。20多年来,王海琴在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哮喘、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中医临床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用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及中风并发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病症。
此外,该科的3名主治医师也都各有绝活。在我市首家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并取得突破的付斌,为众多中风后遗症患者带来了希望;曾获得焦作市青年技术能手、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的冯文涛,擅长应用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眼针治疗眼科疾病,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病症;曾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言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的张亚辉,在神经系统伤病和骨骼肌肉伤病的康复治疗上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
正是有了这支技术过硬、朝气蓬勃的医生团队,该科才得以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
传递人文关怀
与精湛医术同样重要的,还有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紧张或者沮丧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因此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为此,该科医护团队始终秉承“偶尔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的理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热心接待;一分专注、一番叮咛,精心治疗;一段家常、一个搀扶,细心照护。这,就是该科医护团队在日常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由于该科医生的工作时间几乎都是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因此接诊患者一般都在多功能康复综合大厅或是在医生值班室,除了收取患者的治疗费外,为患者看病诊断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一点怨言。
“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人卧床不起或者肢体功能缺失,那么全家人都会受到拖累,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杨明军说,“一人康复,全家幸福,看到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患者及其家庭解决困难,这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让躺着的人坐起来,让坐着的人站起来,让站着的人走起来,这就是该科医护团队的愿望和目标。我们也期待着,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在康复治疗方面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