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通榆本是吉林省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从2013年年底开始,通榆借助电子商务,一举实现了名利双收,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县域电商发展之路,成为继浙江桐庐、广东阳山后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淘宝全国第三个示范试点县。
“通榆模式”经验之一:
政府背书是关键
2013年,吉林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飞鹤舞)作为通榆县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个网商,做了通榆的农副产品,并一直和县政府保持着密切沟通。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当地政府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对云飞鹤舞进行官方授权,让它代表当地的服务商和所有电商平台对接,实现与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的成功合作;二是组建了通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并配备了9个编制人员;三是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为当地的农副产品做背书,并出台一系列扶持电商创业的政策,支持县域电商发展。
云飞鹤舞也做了三件事,迈出从网商向县域服务商角色转变的第一步——把优秀的电子商务培训业务拉到通榆,调集阿里巴巴研究院最好的师资力量对该县2万余名农民和农业基层干部进行了培训。随后,云飞鹤舞以最快的速度帮通榆争取到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全国试点县称号,并立即参与第一场阿里巴巴组织的农村淘宝网上年货大促活动,迅速在全国有了知名度。
“通榆模式”经验之二:
以“基地支撑”为前提
通榆位于北纬45度,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瑞士高山奶酪等知名产品产地处于同一纬度,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农产品黄金产业带。目前,该县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28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88个,认证面积达到135万亩。在倡导“杂粮主食化”的今天,该县无疑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基于此,通榆将自己定位为北纬45度上的弱碱粮仓,并将原产地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
2013年年底,云飞鹤舞联合当地实力合作社,组建“三千禾”合作社联合社,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注册了“三千禾”“大有年”等品牌,正式启动农产品“原产地直供”计划。
“通榆模式”经验之三:
走“统一品牌”路径
长期以来,通榆农民的销售渠道狭窄,缺少品牌意识,产品溢价能力低。因此,塑造品牌是产品走向市场化的重要路径。该县建立通榆农产品分包装中心,进行统一包装,并全面推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的标准化“网货”售卖。该县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转型,自建3个电商平台,其中“兴东易购”吸纳本土企业140多家,“一点通”商城吸纳本地商户90多个,鹤香米业自建团队开设网上专卖店,数十户加工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相继与电商平台合作。截至目前,该县共开办网店约700家,其中淘宝活跃卖家400多家,微商500多人,电商服务人员1200人。
“通榆模式”经验之四:
进行营销创新
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手段的创新是摆在通榆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三千禾旗舰店”在天猫上线之初,该县县委书记、县长联名写了《致淘宝网民的一封公开信》,将通榆的自然优势、政策规划、具体措施等亮给亿万网民,并郑重盖上了政府的大印。此举不仅增加了互联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也增加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任度,更为营造通榆电商发展大环境奠定了基础。
随后,该县迅速完成在淘宝、1号店、京东等线上平台的战略布局;相继达成与幸福9号、顺丰嘿客等20多个线下渠道的销售合作;整合拉卡拉、嘿客媒体等终端,推出移动端“放心粮”APP;开通“禾协会”微信公众号,随时发布通榆农产品信息。
记者点评
“通榆模式”的核心创新亮点在于价值共享:地方政府、农户、电商企业、消费者及平台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既满足了各方的价值需求,也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从“通榆模式”可以看出,政府的参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保证了农民在新的产业链之中的利益。在资源整合方面,该县供应链端不仅联合当地村落、乡镇以及一些有固定基地的深加工企业,而且联合当地合作社组成合作社联合社,从而实现了运营商通过联合社影响合作社,又通过合作社影响农户的目标,打通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让产业价值链不断增值。在品牌化运作方面,该县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帮助第三方主体运营,在全程产业链上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