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封有个老崔庄,这里四季尽芬芳。夕阳最美幸福院,老人个个乐开颜。每日三餐不重样,营养搭配身体棒。医生定期来体检,周周都能看表演。儿女常往这里跑,幸福院里乐团圆。”这是武陟县大封镇老崔庄村慈善幸福院里一位老人编的顺口溜,来描述自己在这里的幸福生活和愉悦心情。
日前,笔者走进老崔庄村慈善幸福院,亲身感受到了这里老人们愉快的晚年生活。
走进幸福院,只见环境干净整洁,义工正在打理花池里的花花草草,四周墙壁上的宣传栏上写着“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院内有洗浴室、医疗室、娱乐室……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院子里时不时可以听到从娱乐室里传出的欢声笑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慈善幸福院投资40多万元,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米,今年5月份刚建成,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看到笔者的到来,该院院长宋国庆迎了上来,介绍起幸福院的情况。
“这里是洗浴室,每周规定时间,有义工过来帮助照顾老人洗澡;这里是餐厅,有专业的厨师依照老人们的口味做饭;我们还专门在旁边的空地上建有菜园和养殖园,让院里老人吃得既营养又健康……”宋国庆说。
从宋国庆口中得知,该村有许多“空巢”或者高龄独居的老人,还有家庭特别贫困的老人,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连个说话的人都不好找,生活单调而又无聊。村里建起慈善幸福院,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就餐、生活照顾、休闲娱乐等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94岁高龄的李文英老人,老伴去世已有20多年,在来慈善幸福院前,家里就她一个人,平时吃饭都是自己凑合着随便吃点,每天都无精打采,逢年过节身边也没有个陪她的人。
“自从俺来到幸福院,精神是一天比一天好,饭菜都很可口,现在胃口好了,饭量也增加了。”李文英老人满意地说。
与李文英老人有相同感受的还有陶开太老人。起初,陶开太不好意思来慈善幸福院,他怕村里人会笑话家里的孩子不孝顺。身边的朋友告诉他,在慈善幸福院生活特别充实,同龄人生活在一起也有共同话题……
陶开太的儿媳妇听见老人们的对话,明白了公公的心思,心想家里比较忙,经常不能按时做饭,公公又是个好热闹的人,于是就到慈善幸福院找到宋国庆,说了家里的情况,经过宋国庆的劝说和邀请,陶开太消除了顾虑,搬到了慈善幸福院。
“做儿女的看到老人过得开心、顺心,自己做点什么事儿也能安心、放心。”陶开太的儿媳说。
“一个月交200元钱,一日三餐比在家吃的还好,闲了还有人能跟我聊聊,每周还能看到文艺节目演出呢!”陶开太高兴地说。
这融洽的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老人想到该村慈善幸福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13位老人住进这里生活。慈善幸福院成了老人们心理慰藉的精神家园,也成了他们相互照料的服务平台。
该村慈善幸福院的幸福故事蔓延开来,感动着身边的人们。青年志愿者、村民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有的送蔬菜、瓜果,有的送肉,有的送生活用品……
“慈善幸福院的建立,解决了老人孤独、寂寞和日常生活的难题,解除了儿女在外工作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人们孝亲敬老的意识,也凝聚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宋国庆说。侯琳琳